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5)

2017年06月23日来源:皮书说作者:社科文献皮书系列

2017615日,由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中国工业化进程研究课题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7《工业化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工业化进程研讨会”在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了《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5)》。《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5)》是由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中国工业化进程研究课题组”撰写、黄群慧研究员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第5本研究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年度报告。重点研究了在步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工业化发展特征,以及中国整体、九大经济区域及31个省级区域在工业化进程推进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化取得了不少成就

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在仍处于深度调整和再平衡的世界经济中,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同时跨区域经济布局加快、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绿色转型逐步推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并处于动力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与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较为一致。

2015年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地区差异显著

蓝皮书将整个工业化进程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工业化综合指数为66),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中国则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工业化综合指数为84)。

从四大经济板块来看,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其工业化综合指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为东北地区,其2010年和2015年一直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2010年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2015年则进入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西部地区在2010年和2015年均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

从九大经济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到2015年其工业化综合指数为98,已十分接近后工业化阶段。京津冀地区2010年和2015年均一直处于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其工业化综合指数由2010年的84提高到2015年的93,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2010年均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但2015年也纷纷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的行列。另外还有长江经济带,在2015年也处于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其工业化综合指数为85。东三省2010年和2015年均位列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其工业化综合指数由2010年的71提高到2015年的762010年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2015年则进入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大西南地区在2010年和2015年均位列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大西北地区则实现跨越,由2010年的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进入与大西南地区同样的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

从省级区域来看,到2015年,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省市最多,约占一半以上。其中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在2010年就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2015年三者工业化综合指数均有较大提高,已十分接近后工业化阶段,辽宁、福建、重庆、山东四省2010年均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2015年也纷纷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内蒙古和吉林自2010年到2015年一直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但两者的工业化综合指数均有较大提高。湖北、河北、江西、湖南、陕西、安徽、河南七大省份均由2010年的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转入2015年的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有12个省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四川、青海、宁夏、黑龙江在2010年就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自2010年到2015年宁夏工业化综合指数基本未变,黑龙江变化幅度也较小,由2010年的50上升到2015年的53。广西和山西由2010年的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转入2015年的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贵州、云南、甘肃三省在2010年时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2015年仍位于该阶段,其中甘肃和云南两省的工业化综合指数自2010年到2015年基本未变,海南、西藏和新疆三个边疆省区在2010年时处于工业化初期后半阶段,2015年则均转入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

“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化呈现出了特定的规律

首先,工业化后期的基本特征、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后的表现与经济新常态特征相吻合,都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也正是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其次,“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化进程全面减速,经济发达地区抗压能力更强。“十二五”期间全国和几乎所有地区、省市的工业化进程都明显放缓,这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国和绝大部分地区所呈现出的快速工业化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四大板块来说,工业化进程都相对放缓,“新常态”经济的转型对东部地区冲击最小,东北地区表现最差,板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就八大经济区来说,除珠三角之外,其他经济区的工业化进程也都明显放缓,经济发达区域抗压能力总体更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速度逐渐赶超;就31个省市区来说,在“十二五”期间所有省份无一例外工业化进程都有所放缓,但东部本来就比较发达的地区和西部一些本来就比较落后的地区放缓程度较小。

再次,“新常态”经济下中国工业化各阶段的跨越速度转入新的“S”形轨迹,陈佳贵、黄群慧(2012)中得出结论,中国工业化各阶段的跨越速度呈现“S”形轨迹,本报告认为在“新常态”经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各阶段的跨越速度较当时所测算的“S”型轨迹有所偏离,很多地区或省市区出现了在工业化前几个阶段就开始降速的现象,并形成了新的“S”形轨迹,大体来讲,新的“S”形轨迹在前半段与原“S”形轨迹相重合,后半段则较原“S”形轨迹下移,说明在“新常态”经济的外部冲击下,中国工业化进程任务有所加重,并形成的全新的发展轨迹。将中国历年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时间序列进行“S”形轨迹的拟合,显示2025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将达到最大值100,可以认为,到2020年,我国还没有全面实现工业化,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工业化国家,这意味着,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后,还面临着继续深化工业化、推进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大任务。

最后,城镇化率和就业结构一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软肋,也是未来工业化进程推进的重中之重,产业结构对工业化的拉动速度在放慢,相较于工业化进程,产业产值比出现明显滞后。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