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雄安新区战略定位和现有产业分类识别的基础上,探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思路是:发挥以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为抓手的创新引领,寻求高质量发展;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流程再造和渠道转型;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其可行路径是:加快组织形态调整和变革,构建与总体战略定位相匹配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搭建有利于培育更具创新活力市场主体的创新网络;提高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强化协同制造,推动传统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态社区,根据功能定位有机整合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保护传统特色产业和充分吸纳就业的特色小镇。
关键词:雄安新区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项目“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调整升级研究”、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推动新一轮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研究——基于新时代和新工业革命的视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重点学科(发展经济学)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1-2]。对此,政策层面和学术界纷纷献计于雄安新区长远规划和建设工作。有学者提出,将雄安打造成北京和天津两个大都市的“反磁力中心”[3-4]、京津冀面向世界的对外开放高端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5],推动京津冀地区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其战略定位可归纳为“四大战略”,即优质承接战略、枢纽城市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和智慧宜居战略[6]。2018年12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标志着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发展阶段。批复指出,推动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7]。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雄安新区赋予的更高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
在产业定位上,考虑到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京津与河北的产业发展技术水平落差过大,学者们指出,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应致力于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建设集技术研发和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产城融合的创新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8]。进一步,基于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定位,有学者认为,雄安新区应致力于建成以智能制造、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承接前沿科技资源的新载体[5],重点承接创新潜力大、环境污染少的高端高新产业[6]。
鉴于雄安新区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学者们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雄安新区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遴选和规划问题上,这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然而,雄安新区所辖三县也有颇具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一些产业如服装箱包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与当地劳动技能和人力资本结构是相匹配的。不过,与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相比,目前这些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较为落后,产业集聚不足且低层次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经济总量与密度偏低[9]。因此,这些传统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对于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说,这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效果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当地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以及与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国家对2018~2035年推进雄安新区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指出要集中建设起步区,率先开发启动区,集约发展外围组团,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合理分布,分类打造特色小城镇[7]。这为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由中央主导,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雄安新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应有之义。
基于已有产业基础、当地就业及产业工人人力资本转型等问题,除一部分高污染、高耗能的低端产能必须清理和外迁以外,多数传统产业适宜于加快向高端转型,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型道路。同时,鉴于雄安新区特殊的重要战略定位,其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之路必然与其他地区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有所差异,这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将丰富传统的产业升级理论。总之,研究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调整升级问题,对于当前稳步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基础和空间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雄安新区所辖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逐渐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如雄县的塑料制品业、容城县的服装产业和安新县的制鞋业等。
(一)雄安新区的产业基础
雄安新区所辖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中,雄县经济体量最大,而且主要以工业为主(见图1)。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雄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01.1亿元,比2015年增长4.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5.1亿元、工业增加值72.7亿元。雄县工业部门产品以工业设备器材为主,几大支柱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2016年雄县民营经济组织达1.5万个,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2.5亿元,增加值达81.9亿元。这些产业起步于家庭作坊,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的有力拉动下,龙头企业逐步扩厂引进生产线,技术含量逐步提高。而且,在镇域内形成主导产业后又建设专业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这表明,雄县的发展具备了培育和壮大市场经济所需的微观基础和要素禀赋,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1 2016年雄安新区所辖三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容城县经济规模相对于雄县要小很多,而且以轻工业为主。2016年容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5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8亿元。
安新县是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工业体系。2016年安新县地区生产总值达57.8亿元,比2015年增长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相较于其他两个县,安新县水利资源更为丰富,尤其是白洋淀,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基地[4]。
(二)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的产能布局
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主要传统产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产业集聚现象较为明显,纺织服装业广泛分布在新区三县(见表1)。
表1 2016年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的企业分布和就业规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三县统计局网站数据。
1.纺织服装业
服装纺织品主要集中分布在容城县,是该县的主要产业。2016年容城县有服装企业9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套),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8.9%,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83.5%,从业人数7万人,占全县工业人口的66.0%,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4;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在国内服装市场占3.0%左右的份额,产品门类涵盖衬衫、西服、户外服装、棉服、内衣、裤装等六大系列。2006年12月,容城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成为闻名全国的北方服装名城和服装出口基地,与浙江义乌、诸暨并称全国三大著名衬衫生产基地。分品类看,全县服装企业中,衬衫生产企业300余家,西服生产企业近200家,裤装生产企业30余家,棉服、休闲、夹克服饰生产企业近400家。这些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万元的企业12家,外围的服装加工户多达2000余家,集群式组织形态特征明显。从生产设备技术看,一些企业引进和配备了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目前,全县服装企业的设备拥有量达7万余台(套),95%以上的生产设备采购自日本重机和兄弟、德国杜克普以及国内先进设备生产企业,其中进口设备5万余台(套),占设备总量的70%以上。总体而言,目前容城县的服装生产制作工艺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从人力资本质量看,7万从业人员中多数都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中等以上技术,其中中高级专业人员达2000余人。在服装产业的带动下,纺织、印染、拉链、制线、纽扣、包装、装潢等服装配套产业发展迅猛,增强了产业化程度,使得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目前服装配套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60亿元。服装产业是纺织工业中的终端产业,品牌对于产品和企业绩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10]。近年来,通过实施“建名企、出名品、创名牌、塑名城”“四名”战略,全县涌现出一批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目前已拥有1个国家精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18个省级名牌、25个省级著名商标,位居河北省前列。
除服装行业外,容城县另外两个主要产业分别是毛绒制品和拉链配件生产。容城县从事毛绒玩具产品的企业多为家庭作坊,企业数多达1500家,2016年销售收入达21.3亿元,从业人数8000人。容城县的毛绒制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高,分别达到50%和20%,但基本上都是贴牌生产,处于价值链低端水平。
安新县的制鞋业是其代表性产业,2016年制鞋企业达15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以家族企业和家庭作坊为主。集群特征较为明显,其中的三台镇素有“北方鞋都”之称,拥有制鞋企业1300余家,约占安新县制鞋企业总数的90%。全年全县制鞋业销售收入逾100亿元,制鞋3亿双,占国内市场30%的份额,从业人员达9万余人,带动上下游辅料商贸物流企业近2000家,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15万人;产品以旅游鞋、雪地鞋及休闲运动鞋为主;涵盖鞋机、鞋样设计、制革、鞋饰、鞋楦、鞋底、包装、高频、复合、刺绣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由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组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完整产业链,制鞋所需的鞋材可实现100%本地直接采购。
压延制革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雄县兴起,2016年已有企业6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从事配套生产的小微企业则多达650余家。企业集中分布在雄县县城至白沟镇的革塑工业园区,从业人员达7000人。雄县如今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压延膜生产线。从具体产品看,雄县目前已是北方最大的灯箱布生产基地,其灯箱布产品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30%。另外的一个主要产业是服装中的羽绒制品,主要分布在安新镇大张庄村。2016年安新县有羽绒制造企业1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年产羽绒制品1000万件,完成销售收入21.7亿元,占国内市场9%的份额。
安新县还有565家拉链生产企业,主要服务于服装和箱包产业,2016年产值达10.7亿元,从业人数达7000人。
2.纸塑包装业
纸塑包装业主要分布在雄县,是雄县产值最大的产业。目前,纸塑包装企业达6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从业人员8万人,拥有各类包装印刷设备1万余台(套),产品涵盖食品、医药、电子等领域,国内市场份额为8%,国际市场上占有4%的份额,常年为伊利、三星、海尔等下游企业供应品牌包装,而且雄县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塑料包装印刷基地。2008年雄县被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2010年被河北省轻工行业协会和河北省中小企业局联合授予“河北省轻工(塑料包装)产业名县”,2013年被中国包装协会授予“中国软包装产业基地”。
3.电器电缆业
电器电缆是雄县第二大产业。最初以家庭作坊为主,因地理区位在京津冀中间位置,有一定的交通和成本优势。北京、天津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引致对电器电缆的巨大需求。2016年雄县电器电缆行业企业数量达350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从业人员3000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
4.有色金属回收再生业
从产值贡献看,有色金属回收再生是安新县工业部门中产值最大的产业。2016年全县有色金属回收企业有29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全年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278亿元,从业人数1.2万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安新县的有色金属产业已经逐渐形成回收、冶炼、电解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集散中心。
5.乳胶制品业
乳胶制品主要分布在雄县龙湾乡和昝岗镇,生产气球、家用乳胶手套等产品,其中气球类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分别达80%和60%。2016年雄县乳胶制品企业有130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
二、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的功能定位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功能定位,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传统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有待发挥重要功能。
(一)总体方向
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核心目标是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11,7],其发展定位是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致力于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1,7]。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点领域包括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结合《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纲要(2018~2035年)》,北京作为我国创新型要素和资源集聚地,高新技术产业多,通过资源要素的疏解,雄安新区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前沿新兴产业的承接和培育方面迎来重大机遇。这将为其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创新资源。
在总体战略定位框架下,需要考察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的政策适应性,重点判断哪些产业需要转移至周边县域,哪些产业有待于遵循新发展理念转型升级,成为雄安新区未来的优势产业。
(二)功能识别和发展定位
符合雄安新区产业布局的功能识别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基础与地位、绿色节能环保以及就业功能等,进而从转移和转型两方面给出各产业的发展定位。
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主要产业已颇具一定的产业基础,尤其是雄县的纸塑包装业和压延制革业、容城县的服装业、安新县的有色金属回收业,产业成熟度相对较高,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均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有继续培育成为新增长点的发展基础。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重要方面,尤其在加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对节能环保的考量,在非首都功能转移以及雄安新区产业定位上都是重中之重[6]。从三县主要传统产业目前所处的节能环保水平看,几个重要产业如容城县的服装业和毛绒玩具业、雄县的纸塑包装业以及压延制革业,在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方面,对于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都采取了必要的改善措施,因此,这些产业相对适宜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另外还有一个方面需要纳入政策制定的考量范围,就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大局的就业问题,尤其是转出产业后当地居民的就业安置。从吸纳就业看,安新县的制鞋业、雄县的纸塑包装业以及容城县的服装业都吸纳了较大比重的就业。
综合来看,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传统产业当中,雄县的纸塑包装业和压延制革业、容城县的服装业和毛绒玩具业、安新县的制鞋业和有色金属回收业,在产业基础、节能减排和吸纳就业等方面有着相对更好的绩效表现,可纳入雄安新区建设中有待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而其他几类现有的主要产业则可列为转移产业。
三、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
在雄安新区战略定位和现有产业分类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有待保留和发展的三县传统产业的未来转型之路,进而提出政府主导下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改革思路。
(一)发挥以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为抓手的创新引领,寻求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明确提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这里的重要落脚点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体现在产业链上,重要抓手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创新与转型。
目前,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产业结构尚处在较低的价值链环节。一方面,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创新产出少。三县现有传统产业长期以来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仅有少数是规模以上企业,多数小企业都是为龙头企业做外围生产服务,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而且鲜有与外部研发机构开展合作。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少,企业和集群的品牌影响力较弱。从市场份额看,雄县乳胶制品业中的气球产品和压延制革业中的灯箱布产品分别占国内80%和30%的市场份额,但仅压延制革业有玉龙一个省级著名商标,乳胶制品业仅有几个省级优质产品。纸塑包装业和电线电缆业各有三四家省级名牌企业。容城县服装业产值规模相对较大,目前有18个省级名牌企业、25个省级著名商标,总体看算是三县主要传统产业中品牌效应相对较好的产业,但是尚无中国驰名商标,外销产品多以代工、贴牌生产为主。安新县制鞋业在国内市场中占有30%的份额,但也仅有7个省级名牌企业,主要以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为主,绝大多数企业仅从事生产制造,基本上没有研发投入,更无技术研发中心,长期以来处于研发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的“低端锁定”状态。
由此可见,雄安新区所辖三县可保留的几个主要传统产业不能停留在长期形成的加工制造环节,必须迈向以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为主的创新驱动式增长;在此过程中,逐渐将制造环节向外转移,最终建成研发基地,培育高质量制造和知名品牌。而且,这也是从雄安新区被赋予的战略高度积极应对全球各国制造业竞争的必然选择。
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工业领域的重大战略。德国在制造业领域推行“工业4.0”计划,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后,美、英等国家陆续推出“再工业化”战略,以巩固高端制造业,占领技术创新制高点。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相对于中国更加低廉的资源要素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因此,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挤压”。能否在新的科技创新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将成为下一步中国工业转型、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关键所在[12]。因此,雄安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立足高起点高质量,现有的适宜于继续保留和发展的传统产业应在紧随国内同行业企业实施技术追赶的同时,定位于未来产业竞争中的前瞻性科学技术,加快其中核心的关键性前沿技术赶超,实现跨越式技术升级;同时,提高制造质量,加快优势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进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构建产业发展的质量优势。
(二)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流程再造和渠道转型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变革及其应用终端的出现,传统消费模式和营销渠道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传统产业中纺织品服装业产值比重较高,尤其是服装类产业链,其终端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对于产品直观感受和体验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必须遵循当下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系列新的产业演进和商业革新规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网络,实现制造、物流和销售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反馈;同时,加强渠道模式创新,推进线上线下、移动互联网等渠道的销售和推广。
目前,雄安新区所辖三县中的企业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中小企业,管理机制上有一定的封闭性,生产管理理念相对陈旧,而且缺乏广泛的国际视野。上述包括人才储备在内的诸多原因,导致现代化高效的管理理念在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指导新时代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遇到难以贯彻落实的问题。而且,长期以来,这些传统行业中的多数企业并不会充分利用其在生产资料、设备、人员管理上的资源,导致整体上行业资源利用率一直偏低。
由此可见,未来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保留产业,应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范式变革,向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渗透,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和渠道转型。其中,生产流程再造方面,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追踪和获取全产业链信息成为可能。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加工技术进步,尝试服装类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这是未来中高端服装产品消费的重要需求之一。渠道转型方面,其升级方向要求企业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处理好传统渠道和新兴业态之间的平衡。当前,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更多偏向于移动终端或PC端来购物,倒逼企业布局线上交易。为了不至于冲击实体店面的销售,企业需要线上线下产品差异化以有效隔离开两个市场。有些企业针对这一矛盾推出了多个子品牌系列,线上线下分别出售不同品牌产品。在此过程中,消费者也在分化,往往去实体店体验,之后在互联网终端下单购买。因此,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流程再造和渠道转型,是雄安新区所辖三县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7],将在智能基础设施、智能中枢和应用安全等方面超前布局,这对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
(三)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绿色发展,指出要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雄安新区定位于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本身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在规划建设上强调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严格控制碳排放[7],因此,有些企业在制造业绿色转型上有望超越和领先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然而,目前三县的工业生产总体上还停留在粗放增长阶段。现有传统产业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而内部管理水平又相对较低,导致企业生产能耗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
从中央对雄安新区建设的高标准看,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要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因此,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将会转移出去,而且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上会充分体现绿色低碳这一发展方向的关键指导意义[13]。
四、雄安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根据雄安新区总体战略规划和已有特色传统产业功能定位,依托产业发展规律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机遇,落实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信息技术助推组织模式转型、绿色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大方向,从组织形态变革、创新网络构建、产业链延伸、产城融合与绿色生态发展四个方面,探索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现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一)加快组织形态调整和变革,辅助兼并重组和转移引进相结合的产业组织重构方式,高质量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与总体战略定位相匹配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
为适应雄安新区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必须从微观上改变已有的组织形态,打破目前企业规模小、资源严重分散、行业集中度低、缺乏领头企业的局面。这就需要根据目前三县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综合评估,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遴选出一批成长性良好、具有潜在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重点培育其做优做强;推动创新资源整合,鼓励龙头企业之间以及与周围配套企业兼并重组,形成富于创新、机制灵活的新一批骨干企业,以无边界集团模式,牵动整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其中必然伴随一部分不适应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生产能力转移和退出,因而需要与协调发展路径相配合共同推进。例如,雄县纸塑包装业,在兼并重组基础上可以实现无边界集团式发展,即骨干企业形成新的组织模块,各自发挥组织优势,引领带动一批精干专业、特色灵活的配套企业,一方面,强强联合,有利于构建竞争优势,快速推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聚合现有的一部分具有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小微企业,有助于完善产业链,培育更具市场活力、有序竞争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培育创新平台共享机制,提高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搭建有利于培育更具创新活力市场主体的创新网络
雄安新区的总体定位中创新驱动是其核心功能之一,目标是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因此,三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就是构建更具创新活力的共享创新网络。这要求充分发挥雄安新区的创新功能定位与战略发展优势,加大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并利用信息化改造生产流程,以此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
产业升级的技术路线强调,技术创新是根本,应针对不同技术,从两个方面推进创新:一方面,对于传统制造技术,由于已经形成的技术差距和技术封锁,适宜于在技术引进基础上不断吸收再创新;另一方面,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技术,应加大该领域的基础研发投入,引导骨干企业研发创新,力争在关键性技术及其标准制定上有所突破并取得国际话语权,抢占国际制高点[14]。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传统产业中,已经有一些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前一种方式即技术引进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例如,雄县压延制革业的龙达公司采取的升级路径就是通过购买国内外高端设备加快企业在先进制造上的跨越式发展。雄安新区传统产业需要在后一种方式上有所突破,尤其是在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转移过程中,随着中央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落户雄安,短时间内会集聚大量的高素质创新资源,具备了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创新资源禀赋,传统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并在做强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品牌建设,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质量。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现有优势产业中,纺织品服装企业居多,处于产品链的终端,产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在品牌创设上有先天优势,对此龙头企业应积极探索。
雄安新区现有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并无行业中的代表性大型企业,多以家庭作坊和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资源高度分散。对于这一产业组织结构,未来在创新资源利用上,可以尝试加强多层次创新资源共享网络,走集中发展的道路。一是通过开展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等方式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三县传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应加强与东南沿海企业、跨国公司的技术交流,可以先从落户企业学习,借助政策优势,逐渐向更广泛和更高层级交流空间拓展。另外,应与科研院所、国内优秀双创基地联合搭建高质量中高端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尝试在诸如提升产业链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前沿领域联合突破,形成创新共同体。二是鼓励与诸如技术类企业、互补营销企业尝试跨界合作,探索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开放共享机制与平台。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骨干企业可以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各独立子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强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三是充分整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高端创新要素。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前沿技术、中高端市场等创新要素资源,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建立多层次广域创新平台,包括组建行业领军人才和专家数据库、国内外前沿技术与研发数据库等。
(三)提高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强化协同制造,推动传统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是2013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是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并未改变,并且服务业中多数都是生产性服务业。从产品链价值增值看,随着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纯粹制造环节的增值空间并不大,更多的价值增值体现在服务环节[15],因此,雄安新区传统产业应积极延长产品链,同时通过推进提升高附加值环节的占比,带动产业迈进价值链中高端。
雄安新区传统产业在价值链中长期处于中低端水平,转型升级的空间很大,在提高附加值的升级过程中可以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这对于雄安传统产业中的服装纺织品企业而言是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从消费趋势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未来市场对于消费产品服务的要求将更加突出,产品链向服务领域延长是类似服装这类终端产业向更高价值增值延伸,从而实现价值链升级的必然趋势。雄安新区应遵循合作互利的原则,合理适度引入国内外优秀的研发设计等服务型企业,通过商业或技术合约的方式,促进三县传统产业中的骨干企业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增强价值链服务能力。同时,可以推动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由生产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比如,容城县服装业应遴选具备一定技术设备实力的龙头企业探索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逐步由从事服装制造转变为服装设计与产品服务提供,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把生产端、服务端和用户端有效链接起来,拓展产品价值空间。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态社区,根据功能定位有机整合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保护传统特色产业和充分吸纳就业的特色小镇
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就是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首要目标就是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因此,在当前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雄安新区应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已有的生态资源基础上,建设国际一流绿色生态社区、健康宜居生态示范区。整个雄安新区建设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建设运营,都要将绿色、智慧要素有机地融入其中。传统产业也是整个新区的有机构成的一部分,也将充分展现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
就传统产业而言,保留下来继续发展的产业和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应遵循严格的标准,可以按照如下路径加快转型升级:在绿色生态社区建设的同时,将传统产业集聚升级为智慧宜居型特色小城镇,深入推进雄安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将这些特色小镇或工业园区集中分建在非核心区,适宜发展的产业企业重新在这些特色小镇或园区选址兴建,并且这些企业也要改变现有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通过引进高效的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等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实现中高质量的工业增长和产城融合发展。例如,雄县纸塑包装业和压延制革业、容城县服装业和毛绒玩具业、安新县制鞋业等,可由龙头企业带领适宜保留的配套企业进驻特色小镇,其内保障生活配套设施,按照绿色生态社区标准建设。
但是,现有的不符合雄安新区战略定位的产业和企业,将面临着退出或转移的问题。可供选择的路径之一就是对于长期形成特色的传统产业,可以走整合、协同发展之路,转移至雄安新区周边。为了与新区非核心区的园区建设协同发展,也可以新建特色小城镇或并入产业集群等方式重新安置并按市场规律运营。这一路径既顾全大局,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促进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从产业发展和空间协调层面体现了雄安新区的战略高度,又尽可能减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很好地保护了长期形成的特色产业的生存发展。这些特色小镇也能够为雄安新区升级后的产业提供一定的制造能力和配套服务保障。例如,新安县制鞋业,按照近期规划方案,将集体迁移至河北石家庄高邑县,并建设鞋业特色小镇,结合传统产业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人民日报,2017-04-02(1).
[2]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EB/OL].[2018-04-21].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1/content_5284800.htm.
[3]肖金成.关于河北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J].经济与管理,2017(5):6-7.
[4]魏后凯.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若干战略问题[J].经济学动态,2017(7):10-12.
[5]刘秉镰.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开放战略[J].经济学动态,2017(7):12-13.
[6]李国平,宋昌耀.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J].改革,2018(4):47-56.
[7]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国函〔2018〕159号)[EB/OL].[2019-0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1/02/content_5354222.htm.
[8]孙久文.雄安新区的意义、价值与规划思路[J].经济学动态,2017(7):6-8.
[9]张可云.雄安新区的集聚规模与结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17(11):32-51.
[10]覃毅.品牌主导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路径探析[J].经济学家,2018(5):32-38.
[11]杨开忠.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J].经济学动态,2017(7):8-10.
[12]赵明亮,臧旭恒.国际贸易新动能塑造与全球价值链重构[J].改革,2018(7):148-158.
[13]李晓西.绿色产业:怎样发展,如何界定政府角色[J].改革,2018(2):5-19.
[14]袁红英,石晓艳.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1):134-140.
[15]王文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J].改革,2018(6):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