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世界投入产出表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和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医药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特征。结果表明:从产业间关联来看,与我国医药制造业后向关联紧密的境外产业是种植畜牧业、化工业、商务服务业,而前向关联中出口份额较大的产品是原料药和药用辅料。从产业内贸易来看,我国已建立了广泛的个人防护品、医用耗材、药物与医疗器械贸易伙伴关系,但与美国和印度相比,贸易结构过于集中,贸易网络异质性有待提升,中介能力和支配资源的能力较弱;其中,受自主创新不足的影响,医药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法国等发达国家。为此,应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扩大贸易伙伴范围,备份重点领域产能,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关键词:医药业;全球产业链;投入产出;社会网络
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研究》(21ZDA021);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成果。
一、引言
伴随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相对成本变动以及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原因,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体系整体上正在调整和萎缩。[1]而医药业具有科技和民生的双重属性,不仅是全球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医药产业链重构受到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关注。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因此,在当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必须要摸清“家底”,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及时掌握医药业在参与全球产业链中的真实特征。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医药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全国医药业总产值从1978年73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近30000亿元,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业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创新药市场基本被跨国制药企业占据,国产药物绝大部分为仿制药。如,以罗氏为代表的八大跨国制药巨头占据我国83%的抗体药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2019年美国进口的95%的布洛芬、91%的皮质醇、70%的对乙酰氨基酚、40%的肝素和45%的盘尼西林的制药原料、中间品或最终品来自中国厂商。①那么,面对如今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我国医药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真实状况是什么样的,可能面临哪些潜在的风险?这将是亟需研究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①资料来源:https://www.aei.org/research-products/testimony/are-we-prepared-protecting-the-u-s-from-global-pandemics-statement-before-the-senate-committee-on-homeland-security-and-governmental-affairs/.
从现有研究来看,诸多学者研究视角聚焦于医药行业的价值链提升和市场竞争力分析。吕文栋等[2]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在治理疟疾方面被世界卫生组织给予很高评价的青蒿素产业为例,运用五因素钻石模型分析了制约该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陈静峰等[3]分析了“互联网+中医药”环境下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延伸、精炼、闭环、大数据与个性化等发展特征,重构了中医药全产业链未来发展模式。刘晓惠[4]对比分析了金砖五国在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力,并分析各国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产品。郭朝先和石博涵[5]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测算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研究发现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的生物制药、高技术药品等高端产品竞争力弱,但部分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原料药、药用辅料具有较强竞争力。而关于参与全球产业链的讨论少之又少。许铭[6]基于国内运行效率、国际竞争力、对外依存度、受控制状况四类指标,以优、良、中、低、差的等级对整个医药产业安全度进行总体评估,并得出我国医药行业属不太安全产业的结论。然而,在融入全球分工过程中,不同国家不仅会表现出相互支撑、相互合作的不同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还存在因要素禀赋差异而导致的同一产业内分工关系。从产业间关联和产业内贸易的视角讨论全球产业链下我国医药业的参与特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尤其在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的背景下,这对于有效防范化解医药产业链安全风险而言却至关重要。
从现有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学者依据研究对象和数据可获性的不同,常用的产业链参与测度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以计量回归模型评估产业间的整体关联情况。[7,8]但这类方法受计量检验因果关系的限制,无法测算出产业间关联程度。二是运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产业间技术或业务关联程度。[9,10]然而,这类方法的开展受限于各产业专利数据的可获性,测算结果有效性高度依赖于产业分类的合理性。[11]三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一国或不同国家间产业关联程度。[12]但此类方法高度依赖每隔五年才更新一次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且行业部门分类十分有限,难以及时分析诸如医疗器械、医用防护品等医药细分行业的国际参与特征。四是采用网络分析法来研究各国产业在世界贸易网络中的参与程度和地位。[13,14]但此类方法还无法识别出产业链上下游的境外关联行业。综上,此四类研究思路各有优势和不足,但如果基于医药业数据的可获性,综合运用投入产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剖析我国医药业与境外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及其在产业内贸易网络的真实影响力,既可以避免上述方法的缺陷,又能够充分评估潜在的产业链风险。
基于此,本文试图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识别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在上下游产业链条中的境外关联行业及其所在国;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我国在全球医药产业内贸易网络的真实地位,并剖析出其细分产品与主要贸易国家的进出口状况。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以产业间关联和产业内贸易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中国医药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特征,为识别产业链安全风险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第二,深入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与境外上下游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并通过中美印三国的国际比较来剖析其细分行业在产业内贸易中的真实影响力,为在重构全球产业链过程中确保医药产业链安全稳定、推动医药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投入产出分析法
医药业的发展势必受到上游和下游的双重制约,上游产业为其提供中间投入品,下游产业为其提供市场空间。在全球产业链下,通过分析医药业与其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该行业与其他境外行业间的关联程度。鉴于投入产出表描述了在特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其他部门作为中间品的投入,本文将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上下游境外重要关联行业及关联程度。
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度量医药制造业在其生产运转中与其他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程度。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在医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消耗某个国家某个部门的产品越多,对该部门产品或服务投入越依赖。测算公式如下:
(1)
其中,xij为在中国医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来自第j国家第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量;X为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出。
运用直接分配系数度量医药制造业对那些将其产品作为投入品或生产资料的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程度。直接分配系数越大,说明境外其他产业对中国医药制造业产品的直接需求越大。测算公式如下:
(2)
其中,yij为中国医药制造业提供给第j国家第i部门中间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量。
(二)社会网络分析法
本文以国家(或地区)为节点,以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贸易为边,构建全球医药产业贸易网络,进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世界医药贸易网络特征及其中国的贸易地位。参考邢孝兵等[14]的方法,利用UCINET软件进行网络贸易分析,具体衡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整体网密度是用“实际存在的节点连线数”除以“最多可能存在的关系总数”。对有n个行动者的网络而言,如果网络中实际线数目为L,则无权有向网络的整体网络密度为ND=L/n(n-1)。ND∈[0,1],网络密度越大,国家间医药贸易活动越频繁;网络密度越小,医药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点度数是指在贸易网络中与节点国家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数量,在有向贸易网络中分为点出度和点入度。点入度指的是中国向其他国家进口某种医药的国家数目,而点出度指的是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某种医药的国家数目。度数越大,说明贸易伙伴国越多,贸易地区分布越广泛。
中心度是社会网络中节点是否居于核心地位的量化指标,通常会有以下三种指标类型。其一是点度中心度,偏向于测度某个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的交往关系,揭示节点在贸易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的程度。其二是中间中心度,偏向于测度某个节点在多大程度上拥有控制其他节点之间交往的能力。如果一个经济体处于许多其他节点对的捷径上,则其中间中心度数较高,可以通过控制或曲解信息的传递影响群体。其三是接近中心度,偏向于测度某个节点国家在贸易网络中不受其他节点国家控制的程度。接近中心度越高,该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存在更多的直接贸易联系。
世界体系理论认为,整个世界由核心、半边缘和边缘地带组成。核心度指标反映某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强度,体现一国在贸易网络中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可以判断节点国家在世界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中的位置。核心度越高的国家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越高,与网络中其他节点联系越密切,越可能成为核心地带经济体;而核心度越低的国家往往与其他节点贸易联系越少,越可能成为边缘地带经济体。借鉴张勤和李海勇[15],本文将核心度大于0.1的经济体归于核心国家,小于0.01的经济体归于边缘国家,核心度在0.01~0.1的经济体归于半边缘国家。
限制度是指一个节点在贸易网络中受到其他节点的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之和,若网络中的某点j与其他节点的联系越多,该点j对点i的限制性越大,限制度越大,贸易网络会越封闭。[13]如此一来,行动者面临的产业链断供风险也会越高。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测算产业间关联时,本文需要运用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其中,世界投入产出表包括中国在内的43个国家(地区)投入产出数据,将生产部门划分为56个部门,包含3个农业部门、24个制造业部门和29个服务业部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亚洲投资开发银行世界投入产出表最新的可获得数据是2017年,但其部门划分并没有具体到医药制造业。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的生产部门中有医药制造业,尽管数据是2014年,但仍可以为剖析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间关联提供信息支撑。值得说明的是,此处医药制造业仅仅是基础药品和药剂生产部门,并不包括下文所提到的个人防护品和医疗器械等。
分析产业内贸易时,相关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选取了2019年294个主要贸易国家的医药业双边贸易数据。本文参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医药业细分为四类,分别为个人防护品、医用耗材、药物、医疗器械,具体详见表1。
表1医药业分类及HS编码
资料来源: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6]。
三、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间境外关联分析
(一)上游境外关联产业分析
表2中测算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后向关联度排名前十的境外行业及其关联度。其中,后向关联度的大小用式(1)中直接消耗系数表示;为了进一步反映中国医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对境外中间投入品的依赖程度,本文采用自某地进口的中间投入价值量与本国同类别中间投入价值量的比值来测算进口依赖度。
表2中国医药制造业后向关联度排名前十的境外行业
自巴西、美国和澳大利亚进口的种植畜牧品是我国医药制造业上游境外关联度较强的产品,与本国同类别中间投入相比,进口份额接近3%。如表2所示,从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医药制造业每生产10000美元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巴西、美国和澳大利亚种植畜牧品的产值分别为28美元、17美元、5美元。其中,我国医药制造业使用自这三个国家进口的种植畜牧品量是消耗本国同类产品的2.97%,表明医药制造业对境外种植畜牧业的依赖度并不太高。值得说明的是,医药制造业的很多原料都来自种植畜牧业,比如维生素B2的原料主要是玉米。不过,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我国有许多进口依赖型中药材产品,如乳香、没药、血竭、红景天、姜黄等,2018年这几类品种占进口金额70%以上。因此,考虑到未来可能因产业链重构带来的风险,这些用于医药制造的种植畜牧品进口需要全球多元化布局。
自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进口的化工制品是中国医药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且与本国同类别中间投入相比,进口份额接近5%。我国医药制造业每生产10000美元的产品,需要分别消耗9美元、7美元、5美元的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的化工制品。而且,我国医药制造业使用自这三个地区进口的化工制品大约相当于消耗本国同类别产品的4.56%。这意味着尽管从产值占比来看这三个地区化工制品份额不大,但从本国同类别产品投入相比,仍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自德国和美国进口的商务服务②是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上游关联行业。我国医药制造业每生产10000美元的产品,需要分别消耗7美元、5美元的德国和美国商务服务。尽管与本国同类别产品投入量相比,德国和美国商务服务的中间投入量并不大,但从专业化服务体系来看,这些服务往往是关键“卡脖子”技术的咨询、合作及后期维护等,国产可替代性不高,对外依赖度较大。因此,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是应对产业链断供风险的关键。
②商务服务业包括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业,其以专业化服务方式解决客户资产管理、诉讼调解、产品市场化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商务性问题。
(二)下游境外关联产业分析
表3中描述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前向关联度排名前十的境外行业及其关联度。其中,前向关联度的大小用式(2)中直接分配系数表示;采用出口给某国的医药制品价值量与供给国内同类行业价值量的比值来测算出口依赖度。
表3中国医药制造业前向关联度排名前十的境外行业
成品药的出口国主要包括日本、韩国、英国、西班牙和巴西等,出口份额接近2%。一般而言,医药制造业往往会向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供给成品药。如表3所示,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业是中国医药制造业下游境外关联度最强的行业,按照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韩国、英国、西班牙、巴西、德国、荷兰。中国医药制造业每10000美元的产值中,将会有34美元的成品药流向日本的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业。而且,我国医药制品向这七个国家的成品药出口量仅是供应国内市场的1.84%。这表明我国成品药市场以国内为主,预计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受到的冲击不会很大。
原料药和药用辅料主要面向美国、瑞士和韩国出口,且出口份额超过12%。通常,医药制造业向化学原料和化工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提供原料药和药用辅料等中间品。由表3可知,美国的化学原料和化工制品制造业、瑞士和韩国的医药制造业是中国医药制造业下游重要的境外关联行业。其中,中国医药制造业每生产10000美元的产品,将会有10美元的原料药流向美国化学原料和化工制品制造业,相当于12.41%的本国供应量。这表明,美国市场在中国医药制造海外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期间,各国政府可能会再次审视原有的医药品产业链管理战略,以及考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是否需要改变。因此,我国原料药和药用辅料可能面临产业向外转移的风险。
四、中国医药产业内贸易特征分析
(一)全球医药贸易网络的总体特征
可以看出,个人防护品贸易网络中的国家之间联系最紧密,其次是医用耗材,而药物的联系紧密度最弱。一个贸易网络的密度越大,网络直径越小,说明该网络中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紧密。如表4所示,个人防护品贸易网络密度是0.15,在这四类医药产业中最大;而平均最短路径的均值是1.81,在这四类医药产业中最小,理论上说明个人防护品从一个国家流动到另一个国家最多只需要经过另外的1个国家的转口贸易。而药物平均最短路径的均值是2.153,说明药物流动最多需要经过另外1~2个国家。
表4整体网特征
(二)中国医药贸易的网络地位
为了充分掌握中国医药业在全球贸易网络的地位,正如上文所述,本文将医药业细分为个人防护品、医用耗材、药物和医疗器械四类。鉴于美国是世界头号医药强国,其医药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获得巨额利润,[17]而印度与中国同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仿制药市场享有“世界药房”声誉。[18]本文将与美国、印度对标,通过医药产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国际比较剖析我国医药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潜在风险。
1.个人防护品的贸易网络地位
中美印三国的个人防护品贸易网络特征如表5所示。总体上,尽管我国个人防护品已经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但贸易地理结果集中,中介能力和支配资源能力均有待提升。
从点入度(进口国数量)和点出度(出口国数量)可以看出,中国实现了与其他76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防护品进口往来,也与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出口贸易往来,但均未进入世界排名前20位行列。而美国个人防护品的进口国和出口国数量分别高达172个、204个,相当于中国的贸易往来国数量的2倍之多,分别位列世界第2位、第4位。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个人防护品的进口国和出口国分别有130个、204个,在294个国家中排名分别为第17位、第4位。由此可见,美印两国已与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而中国个人防护品贸易伙伴关系过于集中,亟待降低对贸易伙伴的依赖,开拓更广泛更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从网络中心度来看,中国个人防护品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分别排名第72位、第72位、第53位,而美国的排名分别是第4位、第2位、第6位,印度的排名分别是第4位、第6位、第6位。从核心度来看,中国个人防护品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半边缘地位,而美国和印度个人防护品均处于核心地位。这意味着我国个人防护品的中介能力和支配资源能力均较弱,贸易网络控制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限制度指数来看,我国的指标数值为0.05,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世界排名是66位,而美国和印度的限制度指数分别位列第4位、第7位。这说明中国个人防护品的贸易网络异质性与美印两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并非是贸易网络的活跃者。
值得说明的是,2019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防护品出口国,约占全球出口额的17.2%。[16]但个人防护品贸易却并没有处于核心支配地位。由下文表5可知,个人防护品出口目的地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韩国、越南,进口来源地主要有日本、中国香港、德国、美国、法国。总的来看,中国个人防护用品的贸易范围较小,集中于美、德、日、韩以及周边的其他亚洲国家地区,这也是中国在此行业贸易网络中控制力不高的原因所在。
表5中美印三国的个人防护品贸易网络特征
注:限制度指数的排序是从小到大,其他指标的排序是从大到小。
2.医药耗材的贸易网络地位
表6测算了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医药耗材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相对而言,无论从贸易伙伴范围还是支配资源能力来看,美国医药耗材的贸易地位最重要,其次是印度,而中国的贸易位置最弱。
从点入度和点出度来看,中国医药耗材的测算指标分别为60、93,还分别只有美国的45%、46%。在29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点入度和点出度排名均未进入世界前40行列,而美国和印度的点入度、点出度均位列世界前15位。这意味着我国医药耗材的贸易伙伴关系过少,存在一定的贸易风险。
从中心度来看,中国医用耗材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分别为31.84、1.8、0.07,分别位列世界第54位、第54位、第59位。相对而言,美国的这三个指标排名分别第2位、第2位、第1位;印度的指标排名分别为第6位、第6位、第8位。从核心度来看,美国和印度医用耗材的核心度指数分别是0.13、0.12,均大于临界值0.1,而中国医用耗材的核心度是0.08,小于临界值0.1。从限制度指数来看,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医用耗材排序分别为第54位、第6位、第9位。也就是说,美国和印度均处于贸易网络的核心地位,具有强大的贸易网络控制力,而中国处于医用耗材贸易网络的半边缘位置,中介能力和支配资源能力均较弱,贸易伙伴关系分布的多元性较弱,与美国和印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表6中美印三国的医用耗材贸易网络特征
注:限制度指数的排序是从小到大,其他指标的排序是从大到小。
3.药物的贸易网络地位
中美印三国药物贸易网络地位的测算结果如表7所示,从出口伙伴数量还是支配资源能力来看,印度药物的贸易地位最重要,美国次之,而中国在全球药物贸易网络的影响力偏弱。
从点入度和点出度来看,我国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药物的进口贸易关系,与7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出口贸易关系。而印度的药物出口国有192个,这说明印度药物已向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出口。美国的药物出口国有158个,进口国有60个,贸易伙伴分布较为多元化。
从中心度来看,中国药物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分别位列世界第26位、第26位、第31位,而美国药物分别位列第7位、第7位、第8位,而印度药物均位列世界第1位。从限制度来看,中美印三国的指数分别位列世界第26位、第8位、第5位。这说明在世界药物贸易网络中,印度的中介能力、支配资源能力和网络异质性最强,而中国与之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核心度来看,中国、印度、美国的核心度指数分别为0.11、0.13、0.15,均大于临界值0.1。可以判断出,中美印三国都处于医药贸易网络的核心地位。
表7中美印三国的药物贸易网络特征
注:限制度指数的排序是从小到大,其他指标的排序是从大到小。
4.医疗器械的贸易网络地位
如表8所示,在医疗器械的贸易网络中,中国具有一定的贸易网络异质性,但与美国和印度相比,贸易伙伴范围和贸易影响力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亟待提升贸易地理结构及贸易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从点入度和点出度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进口国和出口国分别有60个、84个,而美国医疗器械进口国和出口国分别有115个、196个,印度医疗器械进口国和出口国分别有91个和196个。这说明中国医疗器械的贸易伙伴关系仍较为集中,贸易往来并不活跃。尤其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这将存在一定的风险。
从中心度来看,中国医疗器械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数值分别为28.76、1.76、0.08,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2.20%、98.87%、2.09%;中国这三个指标在世界分别位列第46位、第46位、第49位,而美国分别位列第4位、第1位、第2位,印度分别位列第4位、第1位、第4位。从核心度来看,中国医疗器械的核心度数值是0.09,而美国和印度的核心度数值分别为0.14、0.12。从限制度来看,中国、美国和印度分别位列世界第46位、第5位、第7位。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中国处于医疗器械贸易网络的半边缘地位,贸易网络控制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而美国和印度处于核心地位。
表8中美印三国的医疗器械贸易网络特征
注:限制度指数的排序是从小到大,其他指标的排序是从大到小。
总之,中国个人防护品、医用耗材、药物和医疗器械的贸易伙伴关系比较集中,贸易网络异质性并不高,且贸易网络控制力十分有限,这是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我国医药产业链面临的潜在风险之一。甚至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我国医药贸易网络地位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药物行业为例,究其原因,其一,中国制药领域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9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集中度达35.6%。③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只能靠生产工艺简单且熟练的原料药和低端仿制药品生存,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对而言,印度医药产业表现出更高的市场集中度,前15家制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40%,[19]有益于实现行业内部有效竞争。其二,中国医药国际化较晚,技术积累与创新不足。1970-2005年间,印度允许企业合法仿制具有专利权的药物并可在本土销售,使得制药企业国际化更早,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实现了从大宗原料药出口到仿制药再到抢仿制药和创新药出口的过渡;同时,注重海外企业间合作与并购,为进入海外市场及配送网络提供了便利条件。[20]相对而言,中国自1992年开始采用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标准,技术积累不足,仍处于原料药和低端仿制药出口的阶段。
③资料来源: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20-08/30/c_1126431414.htm。
(三)中国医药主要贸易伙伴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我国虽然与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医药贸易联系,但这四类产品的贸易伙伴地区比较集中,存在一定的贸易风险。那么,这四类医药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哪些国家和地区?这对于我国接下来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提升医药产业链完整性而言是无法逃避且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19年数据进一步深入剖析,如表9所示。
表9中国医药业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
从进口来源地来看,我国医药行业高度依赖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法国等发达国家。其中,自瑞士、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中国香港进口的药物占总进口额的90%;我国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都是美国,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1%、29%,其次是德国和日本;而我国药物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瑞士,占比高达34%,而我国个人防护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日本,占比25%。由此可见,我国医药行业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一旦这些贸易伙伴中个别甚至部分国家出现医药断供风险,这将对我国医药产业链造成致命的冲击。归根结底,造成这种致命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诸如以抗肿瘤为主的生物制剂产品、抗血清及其他血份、人造关节、光学仪器、呼吸机部分核心零件(如涡轮压缩机、传感器、芯片)等关键卡脖子技术不少。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我国呼吸机制造业企业部分核心部件仍依赖自瑞士Micronel、美国霍尼韦尔、日本SMC等公司进口,进口额约占其关键零部件的30%~40%。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我国医药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潜在风险较大。如表5所示,四类细分医药业对前六大出口目的地的出口额分别占总出口额的57%~60%。其中,美国是我国个人防护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最大的出口目的国,也是药物第二大出口目的国。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个人防护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和药物占比分别高达30%、23%、29%、14%。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冲击下,全球产业链在长期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以药物类为例,我国出口药物以原料药为主,包括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和解热镇痛等方面的药品,其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产能易复制。而2020年3月19日美国国会议员提出法案限制中国原料药进口,赛诺菲宣布打造全球第二大原料药公司并进行商业化运作,印度也为国内原料药发展提供各种扶持……凡此种种,均表明各国正致力于原料药供应“去中国化”。因此,要注意密切关注我国医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位置弱化风险。
五、结论与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世界各国对医药产业链安全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引发全球医药产业链重构。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从产业间关联来看,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上下游与境外行业关联紧密,种植畜牧业、化工业、商务服务业是我国医药制造业重要的境外上游关联行业,而下游关联紧密且出口份额较大的产品是原料药和药用辅料。从产业内贸易来看,尽管我国已建立了广泛的医药产业贸易伙伴关系,但与美国和印度相比,贸易结构过于集中,贸易网络异质性有待提升,中介能力和支配资源能力不高。其中,从进口来源地来看,我国医药业高度依赖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法国等发达国家,这主要归因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从出口目的地来看,我国医药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潜在风险较大。尤其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之下,全球产业链重构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此,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开放的环境下集中力量加紧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提升医药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从全球医药业发展趋势看,创新能力是各国医药发展的最大动力。[21]我国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面临诸如以抗肿瘤为主的生物制剂产品、呼吸机关键零部件等卡脖子难题,而个人防护品、药物、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中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高度依赖自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法国等发达国家进口。因此,为避免受制于发达国家的高端医药断供威胁,必须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真正掌握医药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医学行业的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着力营造崇尚原创的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启中国的原创时代,加快从科技创新追随者转变为同行者进而向领跑者的角色转变;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医药业企业、科研院所广大员工的创造激情和创新潜能,培育更多医药技术优势并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专利合作共同突破技术难题,在开放的环境下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贸易伙伴范围,加快推动医药进出口贸易多元化布局。在过于集中的进出口结构下,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较大的贸易风险。一旦主要贸易伙伴国采取医药贸易限制,将严重打击我国医药供应链体系的稳定,甚至威胁国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下,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上所得的成就,也为中国赢得市场和全球产业链重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22]因此,应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产业链齐全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医药贸易往来,加快构建完善全球医药营销网络,开拓更多的出口市场,以提高自身的出口竞争力,提升参与和构筑全球医药供应链的主动权;建立更多的进口来源,提高在贸易网络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注重从进口医药中获得技术外溢,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
第三,注重种植畜牧品、化工制品、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境外上游重点领域的产能备份,鼓励相关产品或服务进口替代和进口多元化,以规避断供风险。疫情影响和所谓“去中国化”冲击凸显了在医药产业链境外上游重点领域形成产能备份的必要性。为确保医药制造业产业链体系的稳定性,围绕依赖进口型的种植畜牧品,运用财政资金、技术研发等手段促进本国同类产品的产量,并积极开拓与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进口渠道;扶持本国用于医药制造的化工制品高端化高附加值发展,鼓励进口来源国的多元化,尽量降低或规避来自发达国家的医药化学制剂品断供风险;顺应产业融合趋势,着力推动医药制造业服务化,向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制造业+商务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使企业能够集中更多资源致力于市场机会的把握和自身整体创新能力的构建,为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第四,优化贸易环境,积极营造良好营商氛围,给医药产业链下游进口商提供信心和保障。当下,全球产业链布局将呈现多元化和区块化的新特征,进而影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23]为此,必须进一步应优化营商环境,对内,抓好“放管服”,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提升境内外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降低各领域、各环节的交易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医药产业落后过剩产能,配合结构性减税,改善企业成本结构。对外,应加强与世界创新强国、有关国际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国际协调,多渠道宣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进展和成果。
参考文献
[1]贺俊.从效率到安全: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供应链调整及应对[J].学习与探索,2020,(5):79-89+192.
[2]吕文栋,逯春明,张辉.全球价值链下构建中国中药产业竞争优势--基于中国青蒿素产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4):75-84.
[3]陈静锋,郭崇慧,魏伟."互联网+中医药":重构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J].中国软科学,2016,(6):26-38.
[4]刘晓惠.金砖国家医药贸易竞争力分析[J].时代经贸,2018,(25):37-38.
[5]郭朝先,石博涵.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与“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65-79.
[6]许铭.中国医药产业安全评估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4,(23):59-63.
[7]DUYSTERS G,HAGEDOORN J.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n the IT industry:the role of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s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1998,5(3):355-368.
[8]余泳泽,刘大勇,宣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外溢效应及其衰减边界——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6,(2):23-36.
[9]GAMBARDELLA A,TORRISI S.Does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mply convergence in markets?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1998,27(5):445-463.
[10]CURRAN C S,BRRING S,LEKER J.Anticipating converging industries using publicly available dat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0,77(3):385-395.
[11]汪芳,潘毛毛.产业融合、绩效提升与制造业成长——基于1998-2011年面板数据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5,33(004):530-538.
[12]姚星,蒲岳,吴钢,等.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融合程度及地位:行业比较、地区差异及关联因素[J].经济研究,2019,(9):174-188.
[13]曲如晓,李婧.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格局及中国的贸易地位分析[J].经济地理,2020,40(3):102-109+140.
[14]邢孝兵,雷颖飞,徐洁香.中国在世界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演进与展望[J].国际贸易,2020,(3):4-13.
[15]张勤,李海勇.入世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角色地位变化的实证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方法[J].财经研究,2012,(10):79-89.
[16]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rade in medical goods in the context of tackling COVID-19:development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0[EB/OL],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covid19_e/medical_goods_update_e.pdf,2020 12 22/2021 01 10.
[17]王珍愚,郑榕,崔映宇,林善浪.美日印医药专利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35(09):19-27.
[18]贺正楚,刘亚茹.印度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3):135-145
[19]麦丽谊,陈昕,安金蒙,蒋杰,杨峋.中印仿制药出海之路对比及对我国医药国际化的启示[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8,49(05):690-697.
[20]李宁娟,高山行.印度仿制药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9):47-53.
[21]金碚.关于大健康产业的若干经济学理论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1-7,84.
[22]张其仔,许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协同升级[J].改革,2020,316(6):58-70.
[23]徐奇渊,杨悦珉,祝修业.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J].新金融评论,2020,(1):21-27.
陈素梅,史丹.全球产业链下中国医药业的参与特征:基于产业间关联与产业内贸易的视角[J/OL].当代经济管理:1-14[2021-07-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210625.172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