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快速发展形成强大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全球化发展预期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且全球流行病爆发的风险增高,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应从根本上重构成长观,重视质量的提升、内在能力的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从规模增长朝着内涵改善和质量提升的发展观转变;市场选择上应适应新发展格局专注于细分的专业市场,在消费市场领域和产业链中间市场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在新兴技术领域探索、创造和开拓蓝海市场,深挖产品新用途推动其高端化、高附加值化;能力建设上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创新投入和丰富能力内容,支撑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来说,需要从树立质量导向的支持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并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创新政策工具,推动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变局;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政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19CGL019)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加之“双创”等大好政策,资源红利和制度红利被有效释放,创业活力被有效激发,小微企业保持超高速增长,日均增加市场主体超过5万户①,成为解决就业、促进增长、维护稳定、实施创新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市场主体超过1.4亿户,新增登记市场主体2502万户②,这些市场主体中的95%以上为小微企业。然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和影响深化,全球力量格局的新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起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意味着新开局,小微企业需要主动去适应和引领大变局,以新的发展格局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创新发展路径,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实现在大变局时代的有效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政府也应当进一步转变政策理念、提高政策精准性、创新政策工具,为大变局背景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①2016—2020年日均新增市场主体5.81万户,其中:2020年日均新增6.85万户,2019年日均新增6.51万户,2018年日均新增5.89万户,2017年日均新增5.27万户,2016年日均新增4.52万户。数据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21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html。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一)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持续加速
近年来,人工智能(AI)、量子技术、脑机接口、生命科学等技术不断迭代、突破,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拓深,多技术的交叉融合不断加速。为保持在前沿技术的领先地位,各国不断加大前沿技术方面的支持,全球技术竞争呈现出加速态势。2020年8月,美国发布了《人工智能与量子信息科学研发纲要:2020—2021财政年度》报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R&D Summary:Fiscal Years 2020-2021),提出要在2021财年将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非国防研发支出增加30%,总额为22亿美元。2020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White Paper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European approach to excellence and trust),计划在未来10年内每年投入高达200亿欧元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资金。③韩国2019年12月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提出“从IT强国到AI强国”,并制订了AI半导体竞争力世界第一的目标。此外,印度早在2018年6月就发布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支持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各国在战略性前沿技术的加速布局,尤其是政府在科技竞争中的引领型作用,将进一步加速了相关技术后向研发的延伸和前向应用的拓展,形成多轨道、多种驱动力量下的全球竞争,未来战略性前沿技术的全球竞争将更加激烈。
③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17个国家签署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宣布将在未来2-3年内投入1450亿欧元以推动欧盟研究及投资先进处理器及其他半导体技术。
(二)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气候变化、生态危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流行性疾病等传统性全球问题不断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等新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美国在亚洲影响力下降而中国影响力不断上升,中美摩擦成为影响全球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层面,美国的目的是阻止中国可能出现的经济超越,因此出现了中国对经济发展的合理诉求与美国试图限制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冲突[1]。早在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称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2021年3月,拜登政府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将中国定位在“唯一有综合实力、挑战美国所建立的国际体制”竞争者,并提出联合其盟友以遏制中国。从美国对华政策来看,在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的同时,实施一揽子对华遏制政策也就成为必然。无论是贸易领域的“301调查”以及一系列贸易政策,还是海外投资领域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件的限制,以及技术领域升级《瓦森纳协议》对高端设备和产品出口予以限制,将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名单”,都宣告了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发展的遏制,这将极大地增加全球的不确定性。
(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新冠肺炎疫情与各种力量和要素的交织,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后果。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大流动受到较大影响,根据国际旅游组织(WTO)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0.74亿人次,同比下降74%④,另据国际航空协会(IATA)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旅客运输量下降了66%⑤,是航空史上的最大跌幅,人口流动的受阻不仅影响了全球正常的经济社会交往,也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宅经济”“非接触服务”等新的消费和服务方式迅速崛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动选择。与此同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产业大循环的流量和速度受限,而各国出于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也在不断推进国产替代甚至是本地替代,美日欧等出台政策吸引海外企业回流,产业安全被予以全所未有的重视。产业链的全球分工模式从“廉价众选”供应关系向“精选稳定”的供应关系方向转型[2]。从短期来看,尽管受制于资产专用性投资和流动性的影响,各国强化产业链安全的重新布局和产业回流目标难以快速实现,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对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产生显著冲击,因此,进一步补齐相关领域的“短板”、提升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④数据来源:世界旅游组织,https://www.unwto.org/international-tourism-and-covid-19。
⑤数据来源:IATA.Air Passenger Market Analysis(December 2020),https://www.iata.org/en/iata-repository/publications/economic-reports/air-passenger-monthly-analysis-december-2020/。
二、大变局下小微企业发展的新变化
自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全球化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总体趋势未曾发生改变,全球化推动的产业大分工和大协作成为驱动人类摆脱贫困和促进财富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大融合和大发展,我国也在改革开放后迅速融入全球化浪潮,与全球经济体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小微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发掘人口红利,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也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然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全球力量格局的新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起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加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快速发展形成强大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全球化发展预期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且全球流行病爆发的风险增高,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准确认识这些新的变化,对于未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孕育新“危”“机”
每一轮技术革命都是产业大发展和大变迁的重要驱动力量[3],而技术本身也在每一次的迭代和升级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复杂、系统和跨界的特征,技术的可模仿性不断下降,技术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更为突出,尤其是前沿技术的获取和使用已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现实中的小微企业来说,寄希望于在技术体系中获得系统性优势十分困难,尤其是处于技术快速变革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面临技术、模式快速变化所带来的压力与冲击。然而,由于技术的快速进步,技术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也为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通过联合创新开发新技术等创造了新的机遇,孕育于新技术革命中的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发源于新技术中的新模式,最终以新产品、新企业、新业态等形式显现出来的新经济[4]则是中小企业抓住技术变革趋势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崛起的新经济,为小微企业利用新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把握市场新机会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等多领域新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全球化逆流将加速小微企业适应新发展格局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大循环造成巨大冲击,全球化逆流凸显,这对于我国长期以来依托全球市场发挥成本优势形成巨大的挑战。事实上,对于新形势下的我国小微企业来说,即便没有全球化逆流所导致的全球市场的萎缩,进一步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提升企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是当前和未来的必然选择。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未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民众需求朝着多样化、分层化的方向演化,小微企业则以灵活性、柔性化和适应性的优势成为满足新时代新需求的有效市场载体。小微企业的柔性化特征,使得满足客户独特性甚至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可能,通过提供订制化乃至“一对一”的服务,小微企业可以获得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小微企业可以定位在更加细分的“利基市场”,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同时,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创造和复制提供更加宽广范围地理空间的服务;在全球产业链分工日益复杂以及国内强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新背景下,小微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嵌入到大企业的生产服务体系中,提供某一领域或者环节的产品或者服务,形成在细分领域的关键优势和独特竞争地位。
(三)全球经济衰退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基本现实
新冠疫情的持续深远影响,将全球经济拉入到“大衰退”的泥潭中,全球经济不景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我国企业在未来融入全球化过程中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依赖于规模和数量驱动下的增长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且由于区域、城乡、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以及在收入、消费等方面的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未来“补短板”压力较大且面临新的挑战,高速成长将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常态,更加强调质量的稳健型、内涵型、创新型增长将成为常态。对于现实的小微企业来说,寄希望于高速的数量增长将成为过去式,而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发展则成为常态,这对于居于市场一线的小微企业来说,不仅提供了有效的方向指引,也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绝佳的市场机遇。
三、大变局背景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大变局下的小微企业,应主动化危为机,以更高质量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重构小微企业成长观,实现从规模增长朝着内涵改善和质量提升的发展观转变,专注于细分的专业市场保持在优势领域的独特竞争力,其根本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能力建设,支撑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一)转变发展观念,以长期战略导向指引自身发展
40余年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态势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培育了社会对速度的偏好,对于企业来说,增长尤其是快速增长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事实上,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的换挡[5],寄希望于原有高速成长的路径势必会遭受巨大的挑战,尽管有一些短期快速成长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实现高速成长的路径已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不匹配。小微企业需要将增长思维朝着注重做强做优的发展思维转变,并强调长期发展与中短期的有效平衡。
转变对发展本质的认识,重视质量改善和提升。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社会需求被快速释放,市场整体的态势是供不应求,加之中国要素资源价格长期较低,小微企业以其灵活性的优势可以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这为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中国小微企业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高速成长也是与中国经济基本面整体高速成长相对应,二者互为因果且相互强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换挡,加之市场基本面出现显著的过剩。根据樊茂清[6]对中国国民经济33个部门的产能利用率测度结果来看,在2005年或2006年之后,中国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橡胶和塑料等部门逐步处于产能过剩状态;2004—2012年资源密集型部门中的煤炭采选业、金属和非金属采选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大概在2005年之后服务业部门中的商业、金融房地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部门进入产能过剩状态。随着市场基本面的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且要素成本已呈现出一个难以下降的高位水平,小微企业寄希望于在这些领域的快速成长已变得十分困难,以更加注重效率、质量的成长模式成为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基本的市场面所决定的。小微企业要转变对发展本质的认识,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改善两个维度,两个维度是互相促进但差异显著: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发展总体上走的是数量增长的逻辑,小微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外部市场环境客观上决定了小微企业难以通过数量增长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质量改善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发展本质的认识,将自身质量的改进和提升作为发展的重点。
转变对发展机会的认识,注重“内创业”和“外创业”的平衡。小微企业的成长过程本质上也是小微企业探索创业的过程,小微企业在此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即会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对多领域、多业务的追求,以期望能够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这具有显著的短期目标属性。这是小微企业高认知模糊性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一种自然选择,也是小微企业在创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外创业”的发展理念,通过对外部市场机会的识别和把握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之相对的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企业生存问题解决之后进入了发展阶段,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内创业”来驱动自身发展。中小企业内创业,是中小企业主主导下,在对企业现有经营管理重新审视的基础上,在产品、市场、技术、要素、组织等方面创新的过程,它不包括中小企业主脱离现有企业的个人创业,而是现有业务的升级发展[7]。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应该从注重“外创业”向注重“内创业”转变,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和竞争力重构,实现企业产品和市场转型的目的,支撑企业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对市场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到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演变。
转变对发展动力的认识,强调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核心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增速放缓,尤其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人口红利下降、资源价格上涨、环保压力激增的背景下更是陷入严峻的发展危机。在此背景下,传统产业整体增速下降,产业内部竞争极为激烈,对于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的小微企业来说,要实现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改变传统注重投入增加的数量型增长模式,朝着创新驱动的质量型发展模式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来实现在新时代的发展[8]。与传统产业陷入过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快速成长,例如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等,它们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来源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它们天然代表着创新。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要想进入新经济,势必要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基本的发展动力。此外,随着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美国及其盟友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推动自身创新发展也是中小微企业的必然选择。
转变对发展模式的认识,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超大的规模数量决定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应当是结合自身实际、目标市场定位、外部情景特征等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可以以更加开放、共享、绿色的理念来实现自身发展。主动融入产业生态、社区生态和全球产业链之中,主动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共建、共享,以集聚和合作“抱团取暖”;主动适应碳达峰、碳中和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模式适应新要求、获取比较优势。
(二)关注细分市场,获取在优势领域的独特竞争力
小微企业数量极多,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是小微企业适应性、灵活性的现实选择和必然结果。但是,从现实中单个小微企业的实际来看,很多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却表现出多元化、多跨度的特征,这导致企业难以利用有效的资源和能力来定位在细分的目标市场,进而形成在特定领域和目标市场的领先地位。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求小微企业在转变发展理念的基础之上,按照市场发展的基本逻辑,通过更加有效的市场定位,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情景。
从全球市场转向国内国际双循环[9],深耕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小微企业是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其在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全球民众的生活,降低了全球民众的生活成本。“逆全球化”潮流极大地影响了全球性的交易和资本流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是小微企业在新格局下的必然选择。为此,小微企业要从原来关注国际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方向转变,尤其是把握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变化,利用其在灵活性、适应性、专业性等方面的优势,发掘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和建设国内大市场。为此,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要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更加关注于不断多元化、个性化、升级化的市场需求,通过更加独特和科学的生产服务方式,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更有效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实现对消费者的有效锁定,形成在特定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
关注于产业链中极细环节的专业化,打造“隐形冠军”。与消费市场的小微企业不同,在中间品市场也存在数量极为巨大的小微企业,它们通过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有效的配套,形成大中小微型企业有效协作和竞争的共生形态。从德国和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些小微企业通过领先的技术、工艺、效率等优势,在中间品市场形成一些不可替代的领先优势,并在全球这一领域形成领先的市场地位,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10],这对于新时代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在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原来由国有企业垄断的市场领域逐步对民营资本放开;在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的业务和细分领域需要具有新的知识构成和知识积累路径的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参与;在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些通用型的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是探索新技术路径、新商业模式的重要载体,也是提供分包和众包服务的重要载体。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注重对上述极细环节和细微市场的研究,实现在这些领域独特竞争优势的获取。
关注于新兴技术领域的探索,积极创造和开拓蓝海市场。除了关注于上述存量市场之外,小微企业还可以发掘机会创造和引领新市场。初创型小微企业难以直接与大企业竞争,在技术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可以在不同的技术轨道和新的技术范式探索,创造和开拓蓝海市场的重要机遇。对于更多的小微企业来说,可利用成熟的技术和中间产品,整合不同技术类型、不同行业的多种模块,形成集成优势。
关注于跨行业市场的深挖,拓展产品的市场用途。从日本、德国小微企业成长的经验可知,除了在中间品市场做强做大成长为“隐形冠军”之外,不断开拓产品用途、提升产品品质也是推动企业长期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和助推产业高级化的重要力量。例如日本味之素食品公司开发味之素堆积膜(ABF),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库拉雷利用维纶和聚乙烯醇开发聚乙烯薄膜,在全球LCD偏光片生产中占据了高达80%的市场份额。在当前各类产业普遍过剩的现实背景下,小微企业在维持现有生产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探索产品的新用途、高端化、高附加值化,是适应新发展格局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强化能力体系建设,支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不仅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更加精准的目标市场,还在最终落实到企业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力构建上来。资源作为能力的基础,也需要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被高度重视。
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需求。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小微企业需要调整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满足高质量发展所需资源的数量保证、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首先,重新审视企业的资源供给现状,尤其是外部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物质资源供给以及信息资源供给,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分析资源供给问题;其次,优化资源结构,逐步调整和摆脱原有依靠简单资源投入促进增长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吸引创新型和复合型人力资源,以人才促进企业资源效率提升,同时强化在数字时代数字资源的获取与配置;第三,创新物质资源获取方式,除了传统上的直接采购外,要在新技术经济背景下采用共享模式、众筹众包等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第四,创新人力资源获取方式,融入共享经济和零工经济时代,将非核心服务外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
强化创新投入,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被现代学者置于极高的地位,其被视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内涵是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可从企业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市场以及管理等五个维度的创新,来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模式、运营方式以及市场的转型,最终支持小微企业自内而外的学习与成长绩效、运营绩效、顾客服务绩效以及财务绩效的改善。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是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全过程和全方位关注和反思,从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等方面探索可能创新之处。一是理念创新,即将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将创新融入企业的运营之中,以创新重构企业运营体系,促进企业朝着创新型和创业型企业发展;二是技术创新,包括研究开发、工艺改进、运营方式转变和新商业模式开发,它是将科学技术和经营技术运用到小微企业的系统过程,它为小微企业提升效率和改善绩效创新了新的来源;三是产品创新,包括改善和丰富产品功能和开发新的产品,尤其是通过新技术的快速应用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四是市场创新,即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对当前消费结构升级后市场的快速反应以及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国际市场的开拓;五是管理创新,即在小微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激励创新、制度创新等,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和绩效的改善。
注重能力内容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的改善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成为企业能力,新发展格局下的小微企业,需要着重提升其抗风险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动态发展能力。首先,要加强风险管理,从正确认识风险出发,以稳健经营为基本原则,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和削弱可能影响小微企业生存的决策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市场风险乃至重大灾害风险;其次,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创新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实时奖励、薪酬激励、职务晋升、股权设计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构建完善的制度机制;第三,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关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品牌建设、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实现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获取;第四,培育企业的动态发展能力,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持续获取竞争优势。此外,要在新经济环境下,优化企业的组织方式,以组织创新驱动企业的转型,具体来看,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组织形态,了解现有组织运行效率、对适应性和扩展性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创新组织形态,对标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并积极探索平台组织、网络组织、社群组织、分布式组织等在企业可能的适用性,推动组织创新,在具体操作中改变组织方式,推动“组织本位”向“人的本位”转变,以“赋能”为组织运行的基本动力[11],促进组织效能的提升。
四、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适应大变局,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小微企业的现实需要和新情景,政府从根本上转变认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精准性,并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创新政策工具,推动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转变政策理念,树立质量导向的发展支撑体系
高质量发展理念要求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要转变“数量观”理念,在现有较高存量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重新审视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向,要转变“数量观”的评价方式以及长期形成对增长的“依恋心态”,关注小微企业的存活率、盈利力、创新力、成长性、市场影响力等质量方面的动态变化,关注小微企业在新发展阶段中的新变化、存在的新问题和重点问题,摒弃对小微企业数量和增速的评价思路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清理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减法”和“质量”两方面做文章,以“加一减二”的方式对现有政策进行整合、优化,以更高质量的政策供给来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将促进“专精特新优”小微企业发展作为政策的重要目标,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乃至全国和全球竞争力的“精品”“优质”“冠军”企业。
具体来看,需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12],切实为小微企业创立减手续、日常少干预、运营降成本、权利好保护。首先,在“生下来”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按照商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进一步放宽对企业注册的限制,推动“负面清单管理”的进一步落地,进一步清理“证照分离”后的审批内容,切实消除小微企业创业、开业的“弹簧门”“玻璃门”和“旋转门”。其次,在“活下去”上下功夫。在降低企业直接成本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于综合成本的降低,当前重点是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取消和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适度降低社会保险征收水平,确保不增加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第三,在“活得好”方面下功夫,切实避免对小微企业的干预。要尊重小微企业在组织形态、注册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化选择,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小微企业作为改善民生、提升民众收入的有效方式;对于底层创业和边缘创业给予更高的宽容度,支持底层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力量,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第四,要在推动“活得久”方面下功夫,营造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法治和营商环境,按照竞争中性要求,强化对公平市场环境建设,将直接支持转为更为有效的间接支持政策,减少政策支持的扭曲效应,保证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主导地位。通过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促进高质量小微企业的成长,进而促进形成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有序合作和良性竞争的局面。同时,要避免支持政策的扭曲效应,防范小微企业对外部支持的依赖形成新的“僵尸企业”。
(二)提高政策精准性,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
小微企业不仅数量众多,且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结构和内部差异,这决定了良好市场生态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决定作用。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劣势以及其在解决特定领域问题方面的优势,需要将现有普惠性支持政策朝着更加精准的政策转型,核心关注那些具有更强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重点关注小微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在创新驱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小微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支持小微企业进一步聚焦优势领域,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技术、政策等共性服务支持。尤其是注重培育市场化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实现从扶持小微企业向扶持服务平台方向转变。第二,注重对小微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支持。鼓励大型采购和物流平台提供小微企业产品全球供应链集成平台,为海外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运输、仓储服务,为小微企业抵御海外市场风险服务。鼓励大企业牵头带动中小微企业集群化海外投资,推动中小微企业从产品输出向资本、技术、品牌、标准输出的转变,回避各国相关产业回归引致的风险,也借此机会实现自身国际化发展的升级。发挥好企业间组织的社会网络功效,提高中小微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抱团合作能力。第三,要更加理性看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尽管“麦克米伦缺口”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但事实上,对于那些以稳健经营、注重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的小微企业来说,资金问题并非其发展的“瓶颈”。要从根本上利用金融体制改革的机会,促进区域金融结构朝着更有利于优质企业发展、更有利于融资便利性提高、更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向发展。第四,紧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小微企业发展与产业发展、乡村发展有机融合,给予农村地区小微企业更加优惠的一般性税收政策,切实通过创业促进相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和乡村振兴。
(三)创新政策工具,支持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小微企业发展,还需要辅之以高质量的政策工具。首先,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名录作为整合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和链接“银企”的功能,为小微企业了解政策、申请扶持政策和内容提供便利;在现有18家大型商业银行进驻平台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进入平台,尤其是在小微企业名录地方平台之上要充分发挥好地方金融机构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名录的大数据功能,为创业者了解新创小微企业在区域、行业、业务等方面的分布提供支持;此外,要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名录信息的开放性,使其不仅可以为小微企业所用,也应该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所用,还应该对大学、研究机构等开放,为其开展相关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其次,进一步利用好市场服务商的作用,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难度不断增加,这使得进一步利用好市场服务商推进政策实施更有必要。要通过建立合格供应商负面清单,强化信用监管等方式,将一些小微企业扶持服务市场化,提升政策的有效性。第三,发挥平台企业优势,将其作为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新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平台企业在集聚创业者和连接小微企业的重要优势,将平台企业作为进一步服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借助平台主体,集中力量形成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的有效支持,避免分散扶持造成的效率损失;同时,要利用好新经济时代迅速崛起的各类市场平台,明确平台责任,将强化对平台的监管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抓手,形成“市场监管+平台监管”的双层间接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帆.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新冷战”抑或战略合作重启?[J].国际问题研究,2021(1):55-68.
[2]杨斌,胡贝贝,赵祚翔.新冠肺炎疫情对制定“十四五”规划及其目标设置的影响[J].科技中国,2020(11):41-43.
[3]刘桔林.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变革对我国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1-4.
[4]杨梅.服务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监管创新[J].开发研究,2020(1):147-153.
[5]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36(12):1-13.
[6]樊茂清.中国产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测度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经济,2017,40(9):3-26.
[7]李先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内创业研究:模式选择与路径设计[J].商业研究,2017(10):107-115.
[8]锁箭,李先军,毛剑梅.创新驱动: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理论逻辑及路径设计[J].经济管理,2014,36(9):55-66.
[9]金碚.世界大变局下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J].经济体制改革,2020(5):5-10.
[10]HERMANN SIMON.Hidden champions of twenty-first century:success strategies of unknown world market leaders[M].Springer,2009.
[11]罗仲伟,李先军,宋翔,等.从“赋权”到“赋能”的企业组织结构演进——基于韩都衣舍案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7(9):174-192.
[12]李先军,罗仲伟.新时代中国营商环境优化:“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J].改革,2020(8):46-57.
锁箭,博士,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杨梅,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与政策。
锁箭,杨梅,李先军.大变局下的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J/OL].当代经济管理:1-8[2021-08-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210730.153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