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政策建议

2023年01月13日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2年11期    作者:赵婷 江飞涛

基金: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创新工程项目“产业融合与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研究”(GJSCX2021-02)的阶段性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从就业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是就业的主力军。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将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作为重要举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尤其是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保就业”压力,与此同时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面临较大冲击。现阶段,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低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减退,如何保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平稳发展,使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继续作为稳就业的重要载体,成为一道亟待解答的命题。

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迅速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快速增长。从出口规模和结构来看,加入WTO以后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呈现如下变化趋势:

第一,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金额在经历较长时间高速增长后小幅下降,现已呈现趋稳回升的态势。2000至2021年期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额从不足1万亿元增长到3.94万亿元。2015至2016年期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额有小幅下降;2017至2018年出口额稳步回升,2018年上升至3.8 8万亿元;2 0 1 9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下降至3.74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疫情冲击较大,下半年则随着国内从疫情冲击中快速恢复而快速恢复,出口额为3.58万亿元;2021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延续了这一趋势,出口额为3.94万亿元;2022年,由于我国国内多地暴发疫情与国外陆续放开管控措施,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前10个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为3.54万亿元。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在2014年达到峰值1866.1亿美元,2015、2016年分别下降至1745.7、1581.8亿美元后,2 0 1 7、2 0 1 8、2 0 1 9、2 0 2 0、2021年出口金额逐渐企稳,分别为1574.6、1578.4、1520.0、1373.0与1702.3亿美元。

第二,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重逐步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仍相对稳定。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47.4%下降到2021年的18.1%。其中,纺织业、服装鞋帽等在全国出口总额占比由2000年的28.7%下降到2021年的10.97%,下降较为明显。2000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12.8%上升至20.1%。2016年、2017年,出口份额分别下降至18.9%、17.9%。此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趋于稳定,2018年该份额为17.8%2019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仍达到17.3%。当前,纺织、服装、鞋帽等出口在全世界出口中占据主导位置。2020—2021年,由于我国很快从疫情冲击中恢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20年达到34.7%。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发展趋势的主要形成原因

第一,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金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比重下降,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分工地位调整的必然结果。2 0世纪9 0年代以来,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及劳动密集型环节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并不断拓展国际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中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以机电为主的中高技术产业产品取代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再者,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部分生产环节污染较重,传统认知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低端产业,地方政府主观上致力于通过淘汰、转移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比重的下降。

第二,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市场中份额有所下降,是我国比较优势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了大幅提升。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 0 0 3年为1 2 7 6 1元,到2 0 2 1年已经增长至92459元。同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在大幅减少,农民工的工资也出现了大幅提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我国依靠劳动力禀赋所获得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及土地等其他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并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如印度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已经由2000年的18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2021年的1337.6亿美元,年均增长10.02%;越南由2000年的74.4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449.754亿美元,年均增长更是达到16%。越南已经成为第四大服装出口国与第五大家具出口国。

第三,完整的产业链制造体系、有较强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以及良好的制造能力与技术能力,使得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仍有较强的竞争力。产业集群与完整的产业链制造体系,使得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供应链方面具有很强的便捷性与协同性,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链协调成本。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群中企业之间有效、便捷的协作,能更为快速地应对需求的变化,更能适应“后危机”时代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大批量、少批次”的订单模式向“少批量、多批次”订单模式的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长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积累了较强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出口产品不断向中高端攀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这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第四,采用先进适用性技术与新兴技术部分缓解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部分企业在竞争中,一方面根据自身需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与推动装备的电气化与自动化,并在劳动强度高、重复性强且劳动投入密集的环节以“机器换人”,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劳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新兴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管理、库存、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成本,增强企业生产的协调性与敏捷性,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以此有效缓解了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五,疫情新发展趋势对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新一轮疫情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的连续性、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顺畅程度产生了较大冲击,加之较长时间与国外“人流”阻隔,其他国家放开后国外产业链的快速恢复,出口企业尤其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面临毁单、订单减少及订单转移甚至不敢接单的窘况,部分订单向东南亚等地转移。如新一轮疫情影响持续时间过长,那么将对出口企业的生存带来较为严峻的挑战。还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近年来美欧等西方国家正在试图减弱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调整其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布局,而我国产业链完备、协同高效且低成本的优势,以及此前我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使得西方国家降低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有很大的难度。但如果疫情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较长时间难以有效运转,那么我国产业甚至产业链的对外转移将会明显加速。承接转移的国家和地区会通过“干中学”效应、规模效应、集群效应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对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发展前景分析与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对国内外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研判,笔者对未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前景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处于价值链低端部分、对于劳动者要求低的那部分生产环节及相应劳动岗位向后发国家的转移,将是长期趋势。

第二,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仍有较强竞争优势,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趋势将趋于平缓。虽然我国低要素成本的优势逐渐消退,但新的竞争优势已经形成并在演进、强化的过程中。

第三,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并不能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吸纳就业“蓄水池”的作用。例如,欧盟在制造业自动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其家具制造业产值仅占欧盟制造业产值的2%—4%,但却提供了近110万个工作机会,其中德国、意大利、波兰是欧盟主要的家具生产国,且是仅次于中国的三大出口国。

第四,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国内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于越南等新兴国家,但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从技术发展情况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流程、全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的成本仍相当高昂。中国可以采取“小步快走”策略推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缓和后发国家低成本竞争优势带来的不利影响,抵消发达国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可能造成的竞争压力。

第五,技术(技能)含量、资本投入密集度持续较快提高,将是国内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之相适应,这些产业提供的低技能劳动岗位将会不断减少,高技能要求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将快速增加。

第六,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及需求的平稳增长,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于产品质量、功能、层次及设计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变化的个性化、细分化、差异化、定制化趋势,为国内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第七,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会为工业设计、自动化设备及机器人产业、涉及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相关产业等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拓展应用空间。

(二)政策建议

为实现国内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较为平稳的发展与转型,进而继续发挥好就业吸纳池的作用,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针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与扩散体系相对缺乏的现实情况,建立高水平、有效运作、针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现实需求的工业技术研究院,着力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其中应尤为注重自动化技术、数字技术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的适应性应用。借鉴新加坡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运作模式,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逐步掌握与应用成熟的先进适用生产工艺、自动化技术或柔性生产技术,为制造业传统企业技术与工艺提升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为务实有效地提升技术能力、效率与竞争能力。

第二,采用“小步快走”的策略,务实推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紧密结合,以及生产方式的柔性化。充分考虑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大多数企业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采用分阶段、稳步推进的方式,鼓励针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企业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实际能力,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更多采用成熟的自动化技术、数字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和推广先进、经济的适用性融合技术,稳步推进生产的柔性化,切忌脱离实际需要“贪快求洋”。

第三,借鉴日本“技术咨询师”以及澳大利亚“管理顾问”的相关做法,培养、组织认证专门的具备丰富生产管理经验和现代工艺知识的专家队伍,为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现场管理、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让企业能够更快速获得成熟先进适用技术及相应的管理咨询服务,逐步解决现实发展中遇到的技术与管理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促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紧密结合时,还需帮助企业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员工获取所需技能,并尽快帮助企业完成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与管理体系调整。

第四,积极发展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关的创意与设计产业。首先,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盗版、“山寨”、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是相关创业与设计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应加强相应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查处惩罚力度。其次,积极培育设计与创意人才。加强大学中创意与设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培养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造力及表现力的培养与发挥,突出设计观念创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以此培育高端创意与设计人才。再次,为服装、鞋帽服饰、家具等领域的专业设计企业提供税收、房租减免、建立创意产业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方位支持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创意与设计领域的发展。

第五,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内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产品升级过程中,常面临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个是低质低价产品的竞争,二是消费者对国内企业产品的不信任。我国应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快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并对接国际标准,加大对于虚假宣传、生产销售低质伪劣产品和危害消费者健康与安全产品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查处与惩罚力度,以此提升消费者对本土企业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信任。

此外,在平衡防疫与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时,需更重视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支持,这些企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更为脆弱,需尽可能帮助其维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

 

赵婷,江飞涛.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2,(11):114-117.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