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系统全面把握推进工业现代化的六个原则与八个要求

2023年02月09日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2年12期作者:曹建海 王高翔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产业融合与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研究”(GJSCX2021-02)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的研究成果

工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中占据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期推进工业现代化,更需要担当有为、积极作为、顺势而为,以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时代特征与模式特色

现代化内涵丰富,涉及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现代化是基础,工业现代化在经济现代化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支撑其他领域实现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基础作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占据着突出地位。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迈向制造强国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即“三突出一丰富”:

一是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更为突出。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工业现代化提出了新方向与新内涵。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与新一轮产业革命同频共振,工业化战略更加强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加强调创新驱动,在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中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具有突出的引领示范效应。

二是和平发展特征更为突出。我国的工业化道路摒弃了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掠夺式的道路,矢志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高水平改革开放,有效地推动了国内外市场联动、上下游产业联动与国际贸易投资联动,积极融入并强有力地支撑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顺应了全球化合作共赢的趋势,促进和带动了世界整体工业现代化水平。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特征更为突出。我国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有力地支撑了实现全面脱贫与建成小康社会,以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为牵引提升了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破解了一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和核心特质。

四是我国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模式多样、经验丰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条件、资源禀赋具有较大差异。在党的领导下,地方政府结合资源条件主动作为、因地制宜优化工业化要素配置,先后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区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如“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合肥模式”等,积累了丰富多样的工业发展经验,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系统推进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六个原则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工业在保持与提升国家竞争力、承载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吸纳投资与稳定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更加需要加速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以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系统推进。推进中国式工业现代化,必须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党领导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统筹谋划,发挥好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系统全面推进中国式工业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更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工业的发展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和消费升级趋势,增强高端要素培育和积累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要素禀赋升级,更好更快满足人民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以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创新驱动,夯基强链。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更加突出创新在经济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统筹推进、系统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增强技术和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高级化水平。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要素市场化发展机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协同互动、高效配置,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尤其是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培育高端核心要素、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支撑和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端绿色,融合智能。以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和智能化作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导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工业绿色化转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更大支撑。

坚持开放带动,互促共荣。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在开放合作中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内合作的良性互动。

全面把握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八个要求

要以“量质齐升”为总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工业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为各类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我国虽然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是仍存在着工业经济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现阶段尚不能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我国工业仍存在创新体系不健全、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产业链还不完整、供应链韧性还有不足、市场主体不够活跃等突出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新时期推进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应把“量质齐升”作为重要的方向目标,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优化产业供给结构,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要以“创新引领”为动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工业核心技术研发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已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向技术前沿的原始创新逼近。但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仍有很多核心关键技术受国外技术垄断或封锁,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新时期推进工业现代化,更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坚持需求导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压茬推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基础、产业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工业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以“竞争有力”为突破。工业是国之重器,是综合国力竞争、经济竞争、国防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在推进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应加快提升工业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先进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在更高层次掌握竞争优势,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具韧性的产业链。

要以“链条完整”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不安全的隐忧逐步显现。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产品的断链断供风险,对工业体系的整体畅通与安全都造成了极大挑战。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要切实破除产业链供应链的“阿喀琉斯之踵”,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增强产业链安全可控能力,构建链条相对完整的现代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柔性、韧性与弹性。

要以“循环畅通”为重点。推进工业现代化,必须要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围绕工业重点领域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并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加速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工业原材料、中间品与制成品循环体系。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依托头部企业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要以工业领域为先导,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加快形成工业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倒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形成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率地投入产出关系。

要以“要素协同”为抓手。过去,我国工业经济的规模扩张主要依赖廉价土地、劳动力及资源能源等初级要素的大量投入,但随着这些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工业传统比较优势快速弱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遭遇瓶颈。同时,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对工业进行深度赋能,使得新时期工业经济的发展更倚重知识、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更加依赖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实现各类要素的集聚和融通。提升中国式工业现代化水平,更应把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建立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与推进产业发展要素协同作为落脚点,在加快提高传统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强新型生产要素的支撑能力。

要以“协调联动”为牵引。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陆海、城乡等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推进工业现代化,更应加强区域的协调联动,进一步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制造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自愿合作,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实现各经济板块各扬所长,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要以“绿色生态”为基点。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 0 3 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制定2 0 3 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其中,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要求新型工业现代化要以绿色生态为基点,更高水平推动工业绿色生态化向深度挖潜,向纵深发展。推进工业现代化也应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全面应用,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工业低碳发展对“双碳”目标的有力支撑。

曹建海,王高翔.系统全面把握推进工业现代化的六个原则与八个要求[J].中国发展观察,2022,(12):18-20+13.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