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新闻思想是对党长期的新闻宣传实践的理论概括与经验总结。它不仅为革命斗争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和平建设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给予了理论指引。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全面系统地回顾其新闻思想,挖掘其与时俱进的理论观点,对做好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和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应把握好新闻与政治的关系,发扬实事求是的新闻传统,走好群众新闻路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中国化。 关键词:毛泽东新闻思想;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中国特色新闻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9BXW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通过继承、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2]等中国共产党经典新闻理论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论断、新表述,对指导新闻舆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全面回顾毛泽东新闻思想,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实践成果,探讨其新时代传承的价值意蕴,对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新闻思想见诸其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指示文件、讲话论著、报刊文章等,由一系列新闻理论、宣传理念和业务观念等内容构成,立论视野宽广,涉及内容全面,思虑谋划长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在党的新闻宣传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直到今天,毛泽东新闻思想开创的党的新闻理论的基本内涵、核心观念和工作方针,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有关“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新闻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几十年来,相关研究虽数量颇丰,但仍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现有研究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展轨迹、主要内容、关键概念等着墨颇多,但从继承发展的视角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较少,大多集中于毛泽东新闻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观的继承,或与其他党的领导人的新闻思想进行比较,对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创新和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毛泽东新闻思想对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和理论研究价值启示的成果几乎没有。根据以往研究,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不仅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度挖掘毛泽东新闻思想中与时俱进的观念内容,对做好当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仍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深入考察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论源泉及理论贡献,并重点关注这一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再结合当代中国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研究的现状,尝试在毛泽东新闻思想中挖掘对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启示,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学理支撑。
一、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论源泉及理论贡献
毛泽东新闻思想直接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新闻的重要论述,并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新闻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从而明确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性质及重要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论源泉
学术界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3],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已成共识。基于这一认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一是从理论逻辑的向度考察,毛泽东新闻思想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著,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原则,主要来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论说。1936年,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谈话时,毛泽东第一次回忆他在青年时期阅读《共产党宣言》。他说道:“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新闻宣传的主张,特别是列宁的党报思想,最早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接受[5]。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俄共(布)帮助下,列宁的建党理论以及“办报-建党的着手点”原则在中国得到贯彻[6]。《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二部分有关“宣传”的规定,就直接承继于列宁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要求,与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部分条款几乎一样。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亲自领导的《解放日报》改版,亦受列宁党报思想的指引,改版过程中不仅直接发表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还刊发了《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报纸的决议》、《列宁论党报》等阐释列宁党报思想的文章。
二是从历史逻辑的向度考察,毛泽东新闻思想源自其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报刊的重要启蒙[7]。毛泽东坚持以科学的、辩证的态度认识传统文化,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他曾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如在反对“书生办报”时,毛泽东指出不能像刘备、孙权那样多谋寡断,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分析得出结论说“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9]。此外,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发轫于20世纪初,正值国内外政治动荡、新旧思潮交锋之际。戊戌变法后催生的一大批政论报刊,一定意义上奠定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品格[10]。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通过阅读《新民丛报》、《民立报》等资产阶级报刊,开始接触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不同程度上受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活动的启蒙,他是从学习“康梁体”,追求“报馆味”而踏上新闻工作道路的[11]。
三是从实践逻辑的向度考察,毛泽东新闻思想源自其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投身报刊实践的总结。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生活阅历密切相关。他早期亲身参与的新闻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1918年10月14日成立,毛泽东参加并连续听课三个月,系统学习新闻理论和业务的基本知识。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他曾要求领导干部除了学习马列主义、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外,文学方面特别提出对于“新闻学”也要懂一点[12]。二是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刊物《湘江评论》在长沙出版,毛泽东是其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三是1919年11月至1922年12月,毛泽东任湖南《大公报》馆外特约撰述员,组织了两次有名的时事讨论(在此期间提出了“傍着活事件来讨论”等新闻观点)。此外,在建党后,毛泽东继续参与了大量新闻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为《向导》撰稿,担任《政治周报》主编,在《红色中华》、《斗争》等刊物上发文,参与创办或改版《共产党人》、《中国工人》、《解放日报》等,为其撰写发刊词,拟定出版方针,并指导新华社的日常工作。这些新闻实践经历对毛泽东形成自身的新闻思想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宣传家和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新闻思想。整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党报理论”,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从整体、宏观视角形成的对新闻工作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第二层为“宣传理论”,这是具体的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指示;第三层为“对新闻、新闻业和新闻政策的论述”,这是更为具体的对新闻业务工作的阐述。
首先,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提出并实践了党报理论。党报理论是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中的基础性理论,统揽党的整个新闻宣传工作。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毛泽东党报理论成熟的标志,在此期间提出了党报的“四性一统”,成为中共党报工作最重要的原则。毛泽东党报理论的要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明确党报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工作。他曾指出:“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13]在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将党报思想集中概括为:“报纸的力量和作用,就在它能够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14]第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要求。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第三,联系群众。1944年12月,毛泽东在对《抗战日报》的指示中,提出该报“应根据当地人民需要(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否则便是脱离群众,失掉地方性的指导意义”[15]。这一理念经过论证后被概括为“群众办报”。第四,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1954年4月,毛泽东在对新闻总署负责人胡乔木的谈话中,提出了报纸批评的“开、好、管”[16]方针。第五,新闻工作要坚持“政治家办报”。1959年,在与《人民日报》新领导人吴冷西谈话中,毛泽东谈到“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17]。
其次,作为宣传家的毛泽东,提出并践行了党的宣传理论和策略。毛泽东对于“宣传”的概念有着独到的认识。他指出:“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18]毛泽东将宣传工作视为全党的任务,而宣传的目的,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19]。“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认识到中国的真实情况和动向,对于自己的力量具备信心。”[20]在宣传策略上,毛泽东反对在宣传工作中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要求党的宣传工作者端正态度,研究宣传对象,使宣传适合民众口味。毛泽东关于宣传工作的论述,明确了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工作与宣传工作的有机统一。新闻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既有区别,又融为一体。
最后,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毛泽东,对新闻、新闻业、新闻政策进行了系统论述。毛泽东被誉为“新华社首席记者”、“级别最高的记者”。关于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问题长期是其关注的焦点。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21]关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毛泽东强调新闻报道“严禁扯谎”,“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22]。延安时期,毛泽东号召反对党八股,同时强调党的新闻工作要实事求是,“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23]。除此之外,毛泽东也较早地注意到了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和“免疫”功能。他在1957年关于《参考消息》的论述中强调,封锁消息可能带来更大隐患,要“种牛痘”,即“连那些骂我们的反动言论也登”[24],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二、毛泽东新闻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毛泽东新闻思想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将通过党的新闻工作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对新时代新闻工作有一个研判:“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25]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实现了对毛泽东新闻思想传承与发展。
(一)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历届领导人,始终着眼于党情、国情,立足于不同时期中心任务的切实要求,结合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发展,深化对新闻舆论和宣传工作的认识。
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明确了新闻舆论工作“我是谁”的问题。毛泽东强调党报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党要管党报,要加强对报纸工作的领导,制定宣传方针,提出宣传任务。其次是回答了新闻舆论工作“为了谁”的问题。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第一句话就明确宣称:“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26]为革命办报,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毛泽东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断。最后是解释了新闻舆论工作“依靠谁”的问题。毛泽东在与新闻出版界人士座谈上提出,“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27],这一论述旨在揭示党报的无产阶级性质。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极为关注新闻舆论工作。他在一系列有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论述中,深化和拓展了新闻舆论工作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新闻舆论工作视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8]。二是突出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9]。三是号召从党的工作全局把握、认识和定位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0]。总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二)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新时代明确“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和最高表现形式,也是特定政党根本性质的最高体现[31]。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在毛泽东新闻思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新闻舆论工作中仍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
毛泽东多次论及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问题。他强调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党报党刊必须“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32],必须坚持坚强的党性,“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33]。1942年10月28日,毛泽东给各大区领导人关于正确宣传党的政策的电报中再次指出:“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34]毛泽东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点:其一,党的报刊要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总体的党的意识;其二,新闻宣传工作要符合党的政策和策略,不可闹独立。
党性原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并由此延伸出了“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工作党性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35]其次,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36]最后,是坚持党管媒体,并善用媒体。“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37]党的领导干部要“善用媒体”,“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38]。
(三)群众路线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工作路线,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坚持群众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利益,把坚持群众性作为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在新闻工作领域,如何贯彻好群众路线,践行和发扬好党的新闻工作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毛泽东强调党报要坚持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要依靠人民群众办报。他在1942年指导延安《解放日报》进行改版时就明确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党的政策要“合乎人民公意”[39]。同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的改版社论《致读者》再次强调报纸要“密切地与群众联系”[40]。此后,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也强调:“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41]毛泽东关于党报联系群众的思想,经过论证后被概括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两个概念,把人民群众当作党的新闻事业的主人,从而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党报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他指出,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42]。与此同时,面对互联网等新技术日益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43]。根据新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新论断。在具体做法上,他强调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等一系列理念。落实到新闻领域,则是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44],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四)重视舆论是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要坚持“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
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重视舆论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舆论关乎意识形态安全,作为“笔杆子”的舆论,其重要性可与武装夺取政权的“枪杆子”相提并论。可以说,卓有成效的舆论工作是党的事业制胜的法宝之一。
毛泽东特别强调舆论在夺取政权中的作用,倡导“舆论先行”。他曾提出“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45],这一论述深化了共产党人对舆论规律和战略宣传重要性的认识。1949年毛泽东用阶级分析法将舆论分为两大类,即“反动派的舆论和人民的舆论”[46],以此来与反动势力划清界限。1955年他又提出:“要想使‘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我们的舆论,是一律,又是不一律”[47]。1962年9月,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再次谈到舆论,指出,“凡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48],由此明确了舆论宣传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的论述总体来看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构建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49]二是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50]。三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51]。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的思想,使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认识更加系统全面。
(五)实事求是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要遵循新闻真实性等规律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即要以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唯一依据。无产阶级的新闻观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新闻报道应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追求新闻真实。
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毛泽东始终强调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要根据事实说话,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宣传。例如,他在对《时事简报》的要求中指出,新闻报道要“严禁扯谎”,“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52]。由此对新闻工作尊重事实、维护真实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号召反对党八股时强调,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5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宣传真理,这是毛泽东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54]他从三个维度拓展了对新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首先,他明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55],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真实性原则。其次,他强调要深化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求“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56],其中就包含了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最后,他提出将“时度效”作为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57]。
(六)调查研究是新闻舆论工作基本方法,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调查研究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共治国理政话语体系中的基本概念,调查研究具有一套独特的话语表述体系,指导着中共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调查研究也是我国当下新闻业转型中易被忽视却又极度重要的理念之一[58]。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将调查研究的方法应用于新闻宣传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的新闻调查研究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事实讲话,反对虚假报道。二是强调“做宣传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59]。三是将系统调查和解剖“麻雀”相结合。在新闻领域,解剖“麻雀”就是典型调查法,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典型调查用好典型报道,以此配合好党在一定时期内的中心工作。
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报道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更需要调查研究[60]。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61]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就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指出:“新闻记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多掌握一手情况”,“要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62]。对于具体的调研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63]五个要求,这是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的科学路径。
(七)反对党八股是新闻文风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加提倡“短实新”清新文风
新闻文风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风格和作风,它不仅指涉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还体现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精神定位。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对新闻文风的改进高度重视,并经历了几次大的文风改革[64],给当前的新闻工作以诸多启示。
文风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提出的。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65]。随后,在解放区开展了反“客里空”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延安整风。1942年8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报纸和新的文风》的社论,认为“建立新的文风,是整风中的一件大事,是报纸和有关一切工作者应当倡导的事情”[66],并且将优良文风概括为真实实在、简洁明了、尖锐泼辣、生动活泼等特质。毛泽东提倡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67]。
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对改进文风高度重视,他强调:“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68]在新闻舆论工作领域,要防止假大空式的宣传,避免空话套话。在2010年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发表了《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讲话,严厉指出在部分领导干部或机关文件中仍存在突出的“长、假、空”的文风问题,呼吁要大力改进文风,并明确指出要建设“短、实、新”[69]的文风。此后,中宣部发布《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强调文风关系党的形象和事业成败,改革文风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提倡“短、实、新”的清新文风。
(八)又红又专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新时代倡导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党的历届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新闻工作领域,如何培养和建设一支优良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同样受到党的历届领导人的重视。
毛泽东认为,新闻工作者是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革命的重要动力之一。出于这样的认识,他要求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要学习精通马列主义。“各省、市、自治区要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有自己的出色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和记者”[70]。此外,他还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向工农群众学习。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他指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71]。最后,毛泽东要求新闻工作者把政治和业务统一起来,做到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72],这就是德才兼备;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73],这就是又红又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多次就此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74]。2016年2月19日,他进一步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75]。同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他特别强调,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76]。对此,一方面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77];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新闻人才教育培养,“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78]。
三、毛泽东新闻思想对新时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之一。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下,社会形态发生变革,文明秩序得到重塑,人类知识形态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孕育着一场新的知识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79]如何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成为当下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被学界关注解答的重大课题。而在这一过程中,用“历史”与“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这一问题显得必不可少且尤为必要。
(一)把握好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深刻理解新时代新闻业和新闻学的职责使命
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要超乎单一的新闻传播学学科视野。“在当时中国特殊的革命背景下,毛泽东考察新闻业的视角不是着眼于行业化的新闻传播,而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政治化的宣传。”[80]因此,把握好新闻与政治的关系,从政治家的视角开展研究,才能在更加深厚的思想和社会层面体会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的新闻与政治关系定位,才能更深刻准确理解他的新闻传播实践和思想。
新闻传媒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是占领文化领导权的关键所在。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全球化的深入,各类西方思潮涌入国门,社会一度流行所谓“去政治化的政治”、“价值中立”等思潮观念,有学者直言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全面沦陷”[81],在学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日益精湛,研究取向却日益狭隘;理论铺陈日益多元,研究问题却“不痛不痒”;论文产出“一片繁荣”,但对专业分工的偏执使知识生产愈发碎片化。对此,我们呼吁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界重新认识新闻与政治的关系,重视古今中外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皆不可忽视的政治语境。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日新月异的传播生态时,保持住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定力”、“特色”与“自主”。
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也有研究注意到“政治”的新意涵。有研究梳理了中国新闻学历经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的高度政治化时代,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去政治化”的发展逻辑,提出“政治”是新闻学“永不消失的语境”[82]。也有学者认为新闻传播学术研究,若离开政治、权力、阶级等价值关涉,只会看似“科学”,实则遮蔽重大的政治意味和社会关系[83]。还有学者指出面对社会与传播的变局、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应实现“再政治化”[84],以此来激发学科的生命力,激活研究的想象力。
重温毛泽东新闻思想,有助于坚定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立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统一,积极践行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使命。但要明确的是,“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85],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新闻舆论传播规律”、“运用网络传播规律”、“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86],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好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推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研究之林。
(二)发扬实事求是的新闻传统:坚守新时代中国新闻业和新闻学的实践转向和问题导向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党的新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发扬实事求是的新闻传统,要求新时代中国新闻研究实事求是地看待新变化,努力实现实践转向和问题导向。
新时代新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方面,在各类新媒介技术的催化下,群众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生巨变,新兴媒体给传统新闻宣传工作方式带来全新挑战。传统媒体式微,原本奏效的通知式、命令式、单向式宣传效果有所减弱。面对复杂的舆论生态和泛滥的假新闻现象,新闻业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和新变化,但人们对新闻的基本需求没有改变,且人们对真实信息、有效信息的需求日益提升。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新闻业把握好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坚持实践导向,始终坚守求真求实,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风格,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
另一方面,新时代新闻研究也应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在媒体融合、国际传播、数字中国、文化繁荣等新的前沿领域有所作为。在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的驱动下,新闻传播学科再次走向“十字路口”,“转型”已成为当下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关键词和总问题。有学者主张新闻学的实践转向[87],去关注新闻与人和社会发展实践的紧密关联,这是一种新闻学范式的转型;有学者呼吁新闻学的整体转型,用数字新闻学的新范式统揽新闻传播研究[88]。无论何种看法或是主张,皆在呼吁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应面向新的社会实践,立足中国大地,实事求是研究真问题。
(三)走好“群众新闻路线”:深挖基层新闻实践和理论资源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学科的一种,新闻传播学整体上归属为“东渐”的“西学”,其最初的研究对象是源于西方的都市新闻业,聚焦于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传播活动,这就造成了传统新闻传播研究天然具有“西方中心主义”和“城市中心主义”偏向。然而,新闻传播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应被追溯至人类社会更基础、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与意义生产实践。香港中文大学余也鲁教授早在第一次中国传播学研讨会(香港)上就提出:“传播的艺术已深潜于中国文化中,流漾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只差作系统性的与科学性的发掘与整合。现在该是开始的时候了。”[89]
进入新时代以来,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传播学三大体系成为一个焦点问题。有研究认为重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点应放在近代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90]。因为在毛泽东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新闻实践,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时空覆盖范围上,都远超资本主义职业新闻范式。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毛泽东的新闻实践和思想中蕴含了大量的立足乡村、根植基层的智识。如其所提倡的群众办报思想、劳动典型宣传、学习群众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衡量标准等,以及蔚为大观的基层新闻实践,如黑板报、读报组、工农通讯员等,让普通群众不仅成为新闻的阅读者,也成为报道的创作主体。这是一种“去中心化”、“非专业化”的新闻传播实践,对于反思当下人人传播、万物皆媒、众声喧哗的新闻生态极具启发性。
对党史上的基层新闻实践进行系统性研究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重要使命。对这些新闻遗产的深挖,既有助于将中国特色新闻学这一宏大的、抽象的概念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基层新闻实践之中,也有助于在当下迈向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更好地激发乡村基层文化的内生性及主体性。深挖基层新闻实践和理论资源,既为打造中国特色的党报理论和现代传播体系提供了历史依据,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提供了有益参考。
(四)独立自主与中国化:拓展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想象力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91]。
作为一门兼具政治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新闻传播学的中国化历程体现出一种“正反合”的辩证规律。有研究通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史的梳理,从学科主体性的视角,总结出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大体上历经了三大发展阶段[92]。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新闻界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既汲取西方新闻学的养分,又不忘继承无产阶级新闻学传统(如1986年第二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主题就是开创“中国特色传播学体系”)。但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新闻学走过“言必称希腊”的弯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再度让构建中国特色的、自主的新闻传播学三大体系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只有立足中国实践,才能真正激发中国新闻学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中国特色新闻学不是标新立异的政治宣示,而是浸润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新闻实践的学术探索。当代中国的新闻研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与中国化的道路,高扬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激活新闻传播研究的政治意识、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直面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展现的真问题。其中,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主体应聚焦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及新中国七十余年的新闻理论与实践资源,认真总结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等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新闻理论和实践资源。可以说,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想象力,正是在于当代中国的新闻研究能否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丰富的新闻理论与实践资源实现高度地概念化、理论化和知识化。
四、结论
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议上说: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93]。在中国新闻史上,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奠基人,也是其理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的一生始终处在新闻宣传实践的第一线,并基于此构建形成了内含丰富、体系完整的毛泽东新闻思想。当然,任何革命理论都不是真理的终结。当代中国的新闻研究既要传承好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真理性与规律性内容,也要立足时代需求,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他强调:“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94]立足新时代,着眼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场合,系统阐述了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95]。这不仅有对毛泽东新闻思想中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有在新时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96]。此次会议在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这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好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南。新闻传播学不仅是关涉意识形态领域核心的关键学科,更是内含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始终不断地传承并创新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新闻舆论工作和新闻思想理论。未来,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指导下,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应在舆论引导、媒体融合、国际传播、三大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等重点议题上发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支撑。
注释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
[2]本文使用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概念,是经中共中央第二个历史决议所重新界定了的概念,指的是文化大革命之前,毛泽东对新闻工作实践提出的理论观点,不涉及毛泽东晚年的相关思想。
[3]整体上可归为三类:一是“一源论”,即主张毛泽东的思想源自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双源论”,即认为除马列之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亦对毛泽东思想影响颇深;三是“多源论”,即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不同学术主张皆因学者们受各自立场、观点、掌握资料等差异影响。
[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4页。
[5]王仕勇、贾浩伟:《列宁新闻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政策的影响》,《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5期。
[6]邓绍根、丁丽琼:《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4期。
[7]季为民、叶俊、刘博睿等:《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百年发展脉络与演进逻辑》,《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年第4期。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216页。
[10]龙伟、张辉甜:《办报以建党:五四进步报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年第10期。
[11]童兵:《从“康梁体”到“新闻手段”——毛泽东新闻思想演进的轨迹》,《新闻与写作》1993年第5期。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32页。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8页。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18页。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61页。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77页。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216页。
[1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8页。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8-115页。
[2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31页。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4页。
[2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71页。
[2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2页。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85页。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4页。
[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页。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 新华出版社,1983 年,第191 页。
[28]《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29]《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30]《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31]丁柏铨:《对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再认识》,《新闻爱好者》2015年第6期。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97页。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56页。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97页。
[35]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2页。
[36]《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37]《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38]《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90页。
[40]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51页。
[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49页。
[42]《人民日报》社论:《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4版。
[4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2版。
[44]《人民日报》社论:《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4版。
[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2页。
[4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02页。
[4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57-158页。
[4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94页。
[49]《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50]《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5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5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62页。
[5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2页。
[5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第130页。
[55]《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56]《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57]《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58]王仕勇、贾浩伟:《“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新闻调查研究观的源起、经验与价值回归》,《新闻论坛》2023年第1期。
[5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2页。
[60]季为民:《如何做好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报道》,《新闻战线》2023年第21期。
[61]《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人民日报》2023年3月20日,第1版。
[62]《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63]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页。
[64]王仕勇、贾浩伟:《中国共产党新闻文风的百年建设历程及逻辑》,《出版发行研究》2021年第9期。
[6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1-829页。
[66]胡乔木:《报纸和新的文风》,《解放日报》1942年8月4日,第1版。
[6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2页。
[68]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求是》2010年第10期。
[69]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求是》2010年第10期。
[7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201页。
[7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318页。
[7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7页。
[7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7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75]《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76]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2版。
[77]《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78]《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79]《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王沪宁陪同考察》,《党建》2022年第5期。
[80]陈力丹:《毛泽东的新闻和宣传思想》,《新闻前哨》2017年第9期。
[81]李彬:《新闻学的春天与冬天:对中国新闻学的再反思》,《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82]叶俊:《新闻学的政治化、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对中国特色新闻学政治逻辑的考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83]赵月枝、曾兴:《批判视角下中国传播学研究主体性建构的思考》,《全球传媒学刊》2016年第3期。
[84]李彬:《新闻人的政治觉悟从哪里来》,《青年记者》2022年第22期。
[85]许一鸣:《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谈新闻工作》,《中国记者》1989年第7期。
[86]《推动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第4版。
[87]王润泽:《实践转向与元问题聚焦:对新闻学知识体系创新的思考》,《新闻记者》2022年第2期。
[88]常江:《数字性与新闻学的未来》,《新闻记者》2021年第10期。
[89]转引自董小玉:《现代化“场”中的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刍议》,《现代传播》2008年第1期。
[90]沙垚:《群众新闻路线: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的启示》,《编辑之友》2022年第1期。
[9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92]李彬:《中国道路新闻学(九)——新闻话题》,《当代传播》2019年第3期。
[9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页。
[9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95]季为民、叶俊:《论习近平新闻思想》,《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4期。
[96]《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人民日报》2023年10月9日,第1版。
贾浩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季为民,贾浩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新时代传承及其价值意蕴[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30(12):5-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