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首次系统论述新质生产力,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更加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新质生产力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区域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基于此,《区域经济评论》特邀国内知名学者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问题各抒己见,以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研究”研究成果,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才“培远计划”资助。 |
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产业化支撑路径
渠慎宁
2023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部分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回落。传统产业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下降,这就对加快转换经济增长动能、寻找增长新赛道新引擎的需求更加迫切。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的这一判断意味着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带动,尤其是需要具备颠覆性和前沿性新技术。因此,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具备颠覆性、前沿性技术的重点产业,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应成为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就当前的产业体系而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性质和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相关,能够成为助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化支撑路径。
一、新质生产力的规模壮大需要新兴产业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首先需要解决成长问题,即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推动新质生产力在量上达到一定规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是正处于成长期中的新生力量,其关键在“兴”,具有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等特征。新兴产业通常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带动效应,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3%,新兴产业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家。其中,新能源汽车、新一代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均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快速做大的关键载体。
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高、增长快,是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产业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通过嵌入智能化、数字化、娱乐化等技术载体,我国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不仅使用成本更低,而且行驶体验更佳,使其逐步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除了终端产品表现亮眼之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迅速壮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世界主要的阴极、阳极、电解液生产商都在中国。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有望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壮大新质生产力。
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5G关键技术取得整体性突破,构建了涵盖系统、芯片、终端、仪表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5G产业链,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2年我国5G基站总量达231.2万个,占全球比重为63.5%。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正加速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成为数据资源畅通循环的关键支撑,推动着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别是在工业领域,5G促使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量超过8000个,已全面覆盖工业41个大类,形成一系列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工业机器人产业可以改变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范式,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生产工具。随着数字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日益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式发展的窗口期。协作机器人(COBOT)等新产品的推出,改变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复杂笨重、成本高昂等缺点,兼顾了轻型化、安全性、适配性等优点,帮助中小企业能够快速实现自动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受此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90258台,2017—202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3%。工业机器人市场本身的巨大潜力及其对工业生产率的带动效应,使其可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支柱。
二、新质生产力的开拓创新需要未来产业引领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还需解决开拓创新的问题,尤其是如何不断创造出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保障新质生产力永续“新动能”。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新兴产业相比,未来产业当前尚处于孵化阶段,但代表着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一旦在未来实现产业转化并发展成熟,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带动作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第一次出现“未来产业”概念。受此推动,我国各地加紧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以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
人工智能正逐步成长为新质生产力的通用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产业不仅包括基础层面的芯片设计与算法模型,技术层面的语音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处理,还包括应用层面的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尤其是2023年开始爆发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大模型技术浪潮,推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产业快速崛起,应用场景可以覆盖传媒、电商、影视、娱乐、教育、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以制造业领域为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一整条产业链。通过借助AIGC改进产品设计、数字孪生赋能智能制造、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营销和售后,人工智能不仅提高了制造业生产率,也使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市场价值开始凸显。根据德勤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1亿元人民币。
元宇宙通过创造全新的商业业态赋能新质生产力。凭借综合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元宇宙可构建起一个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业态都可以投射到元宇宙之中,商业机会能在元宇宙中再次实现,甚至其边界和市场规模比现实世界更大。2021年后,元宇宙在Meta和苹果等商业巨头的大力投入下开始“脱离虚火”,混合现实(MR)技术现已成为市面上主流头显设备的核心,并推动了空间计算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崛起,苹果将于2024年推出的MR设备Vision Pro销量有望达百万级别。特别是在使用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后,元宇宙可以将虚拟世界中的各种资产数字产权化,从而创造出数字绘画、虚拟角色、虚拟房地产等数字商品,大大扩大了其商业化潜力。
量子计算可以给新质生产力中数据要素的处理速度带来质的飞跃。量子计算技术近年来取得巨大进步,已从2016年的5比特计算量跃升至2023年的千比特规模,并开始在分子制药、高能物理等领域进行实际应用。对于一些传统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化工能源、数字安全等算力要求较大的行业而言,其在研发环节面临的计算压力正不断加大。现有算力所消耗的时间和投入成本越大,就越能凸显量子计算未来的战略价值。量子计算通过利用量子叠加和纠缠等物理特性,控制量子态的演化实现计算时间的大幅缩短,天然擅长模拟分子性状、破译算法密码等工作。根据IDC预测,2022年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1亿美元,2027年将增长至76亿美元左右。
赵剑波,苏楠,刘志迎,渠慎宁,陈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J].区域经济评论,2024,(02):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