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努力保持工业稳中有进发展好势头

2017年03月02日来源:《求是》2017/5作者:原磊 金碚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大国经济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近期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给我国工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振兴实体经济这一战略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保持工业稳中有进发展好势头。

一、我国工业呈现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2016年,我国工业发展尽管面临巨大压力,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砥砺前行,提质增效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目前,工业运行质量效益趋向好转,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呈现稳中有进好势头。

增长质量明显提升。2016年,我国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名义增加值达24.8万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后是1978年的38.5倍。一是增长稳定性不断加强。20161月份和2月份,工业增速均为5.4%3月份增速明显回升,此后基本稳定在6%以上。二是资源配置效率稳步提升。2016年国家加大对“僵尸企业”处置力度,盘活了大量闲置资源,化解了银行不良资产,促进了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三是资源环境更加友好。“十三五”开局之后,国家将绿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超额完成全年约束性指标。

结构调整效果显现。一是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201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8%,明显高于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其保持较高增速意味着我国工业内在活力仍然较强。二是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工业。2016年,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即汽车、医药和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增速分别达15.5%10.8%10%。三是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长放缓。2016年,六大高耗能产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四个行业的投资增速均为负值,说明结构调整效果已初步显现。四是区域发展战略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工业增长最快的5个省(市、自治区)是西藏、重庆、贵州、江西、安徽,增速分别达到了12.7%10.3%9.9%9%8.8%,均属中西部地区。

企业效益逐步好转。2016年,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一是产品销售加快。受经济企稳回升等因素影响,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些行业尤其是原材料行业,出现销售加快、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了部分行业尤其是传统原材料制造业经营状况的好转。20168月份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保持在枯荣分界线以上,说明我国制造业逐步进入景气区间。二是经营压力有所缓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大部分行业供求关系得到改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生产经营成本逐步下降。三是盈利能力大幅好转。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利润增速达到12%以上。

动力机制趋于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驱动增长模式正加快转换。近年来,我国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消费对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二是信息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信息化通过发挥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益,向工业企业研发、制造、销售等不同环节深度渗透,在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促进了市场消费,显著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率。三是创新创业成为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在国家简政放权改革推动下,大众创业的热情得到释放,提高了工业增长的活力。2016年新登记企业552.8万户,同比增长24.5%,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户。

二、当前我国工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国已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工业化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各国现代化经验和现实国情告诉我们,我国工业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亟待构筑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近两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也要看到工业运行中仍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筑牢实体经济的大国根基仍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传统增长动力明显减弱,新动力尚未成为主导力量。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投资和出口一直是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拉动力量。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传统增长动力机制已经难以持续。有研究表明,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投资下滑大约造成了GDP增速下滑2.5个百分点,出口下滑大约造成GDP增速下滑1.5个百分点,合计达4个百分点。针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的减弱,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从眼前看,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规模尚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短期内尚难弥补投资和出口增速下滑影响,从而难以代替投资和出口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企业转型升级缓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目前不少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0%,产能过剩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点。另外,产能过剩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抑制了全行业生产率的提升。但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一些产业存在产能不足,甚至很多产能过剩行业的高端环节,同样依赖于大量进口。例如,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但重大装备、高档汽车、核电设备,以及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特种钢材,却需要大量进口。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除了体制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导致企业产品升级缓慢,只能在低端环节进行恶性竞争。现阶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动摇,通过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使产品向高端环节延伸,打破恶性竞争循环。

市场运行机制不畅,企业活力有待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活力是当前工业增长面临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活力不足。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改革仍须深化,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整体活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活力没有充分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赚钱机会太多”,很多情况下企业可以“赚一笔就走”,一些企业家不愿专注于做实业。从调研看,凡是专心做实业的企业,往往能够在转型升级上取得良好效果,即使在目前宏观经济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增速;相反,那些同时投机于房市、股市的企业,通常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这说明,我国市场基础性作用发挥有限,市场激励约束机制不充分,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加以完善。

制造业成本持续上升,亟须培育竞争新优势。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步丧失的同时,以高附加值为基础的新优势尚未形成,导致了竞争优势断档,集中表现为出口增速下滑。工业品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下滑,既与全球经济不景气有关,也与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一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削弱有关。长远看,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应体现在低劳动力成本上,而应体现在产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超强上,更应体现在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上。目前,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但中国仍应积极融入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质量优化和成本下降的双重工业发展目标。

三、努力保持工业稳中有进发展好势头

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我国工业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变革。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国工业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优动能、调结构、强素质、促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着力在优动能上下功夫。优动能是保持工业平稳增长的根本途径。一是从投资驱动转向三大需求协调拉动。坚决摒弃投资驱动的工业增长模式,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适应消费个性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引导消费健康发展。实施进出口平衡的外贸战略,在更好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进口资源和技术促进国内产业发展。二是从生产要素扩张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驱动。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工业领域薄弱环节,提高产业综合配套能力,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三是从传统产业驱动转向新兴产业驱动。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加大移动智能终端、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等高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培育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

着力在调结构上下功夫。现阶段,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治理“僵尸企业”。改变GDP政绩考核方式,推动财税制度改革,使地方政府更有动力处置“僵尸企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止损坏账应对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应对“僵尸企业”破产的能力;提供必要的国家援助,支持“僵尸企业”员工再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社保补贴。二是用严格的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设置环保门槛,加强监测监管,对一些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坚决淘汰。三是通过海外投资消化过剩产能。借力“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制造业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使中国企业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着力在强素质上下功夫。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今后工业发展重在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迈向工业强国。一是夯实基础零部件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产业呈现“强整机、弱部件”格局。改变这一局面,关键是加大对基础零部件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提高制造工艺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代表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突破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障碍,培育制造企业基于信息化的新型能力。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加强新技术产品的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着力在促改革上下功夫。目前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下一阶段应重点做好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一是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抓手。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理顺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赋予微观主体平等市场地位,形成各种所有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减少针对不同类型微观主体的歧视性产业政策,以信息化提高市场竞争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以公平竞争激发企业活力。三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调整税制结构,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机制,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