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创新引领未来——评《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

2017年05月09日来源:IIE作者:金碚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以技术模仿和产能产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增长模式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是这一时期的发展主题。政府政策意向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意味着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更大的经济活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而产业创新的源头,归根结底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所以,科技革命同产业革命几乎成为对同一历史过程的同义表达。科技革命及其成果的产业化,离不开科技人员对新科技的探索,离不开企业家对新产业的投入,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创新活动的参与和支持,因此,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其历史过程中也可以称之为科技创新,其含义即为以科技进步驱动经济增长,以科技变革推进产业升级。

当前,整个世界处于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深度交融的时代,专家学者们都以“新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信息革命”等各种概念和表述来定义和预测这个巨变年代,各国正在准备迎接一个全方位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昭示了人类将要在非常不同于过去和今天的科技时代和全新产业生态中生存发展的未来前景。与世界各国一样,在迈入“科幻”般和“梦境”般的未来世界之际,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洞察科技革命的走势和前景,而且,社会科学研究者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必须认识、理解和预见科技革命可能对人类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其中不乏复杂难题,并提出适应之道、应对之策,以避免“大革命”来临时陷入不知所措或无所适从的窘迫。

按唯物史观的理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是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治理体系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其标志性的科学成果和主导技术往往会发挥颠覆性作用,无一不对解放生产力、推动文明演进生产革命性的影响。在世界工业化的历史上,科技革命所导致的颠覆性创新,表现为新兴产业的形成和扩张,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决改变了国际竞争格局,而且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实施新工业化战略,为促进科技进步进行密集投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领域加紧布局。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影响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这些重大创新成果正在催生一批新兴产业的崛起,带动全球实体经济开启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可望将全球经济引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的写作团队敏锐地观察到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石墨烯、无人驾驶汽车等前沿科技所展现出的巨大产业发展空间。这些新科技将会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例如,物联网将重构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关联方式;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和技术架构对传统银行等典型的“中心型”组织机构产生冲击;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以及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量子通讯有望根本解决信息传输安全问题,等等。在上述前沿技术的支撑下,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成为大趋势。中国绝不能在这一世界大趋势中掉队落伍。

中国改革开放将近40年,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下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并发挥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较短时间内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大国及贸易大国。但也要看到,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带来严峻的生态环境影响,而且在质量效益、产业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相较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上仍处于中低端环节。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上,虽然通过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使得中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摘取到了国际技术扩散这棵不断开枝散叶大树上的“低垂的果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压缩式工业化进程中技术获得的成本,但也导致中国技术进步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原创性和内生性技术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书强调,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优势趋于弱化,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要素供给紧张、环境压力加大,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制,特别是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库存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和困难。在此情形下,中国制造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前者虽然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但向中国转移技术的空间却显著收窄,后者的低成本优势对中国产业形成竞争挤压,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迫切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新科技,开拓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以拓寛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

在改革开放近40年长足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基础上,中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甚至在某些前沿领域已经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具备了与其比肩竞争的能力。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产业仍然没有进入技术水平上的世界第一梯队行列。历史经验表明,每一轮颠覆性创新爆发都是新产业集中孕育的时期,也是国际竞争格局剧烈变动的时期,后来者有可能在这一时期跃居前列。但如果不能在此期间积极作为,这样的战略机遇窗口也可能稍纵即逝,甚至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此后再要追赶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高的代价。目前,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必须聚集能量,抓住重点,不断实现技术赶超和新科技突破的新进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更是技术创新的主要产业载体,也是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主战场。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在迈向“制造强国”的征途上,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距离”正在缩短,这意味着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及能够模仿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所考察的能够影响未来的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中,发达国家和领军企业均进行了深度战略布局,对每一项重大研发和产业化成果势必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至长期技术封锁,我们能够轻松摘取的“低垂果实”已越来越少,很难再采取以往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式接受其技术溢出,而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实现从追随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新科技新产业蕴藉了大量的新知识和新理论,但“隔行如隔山”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需要既了解世界科技进步前沿,又掌握全球产业动态,并能感触历史前进脉动的专家学者,架起高深科学与普罗大众间的沟通桥梁,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学术隔阂,将创新的能量注入全社会,激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力。在这方面,杨丹辉研究员带领的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未来产业研究组做出了非常值得称道的努力。虽然作者们的本职专业大多属于社会科学,但摆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部深触自然科学的著作,他们所撰写的《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一书称得上是一部体现了前瞻性思考和跨界探索的优秀之作。该书内容以及书中关于技术创新的论述,不仅能够为决策部门制定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且对于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学者、以及关注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者和企业也有借鉴意义。同时,这本书也以其深入浅出的风格和生动活泼的文笔,可以吸引更多具有不同知识背景读者的兴趣,它既是科学知识普及,也是尖端课题探索。特别是,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及其产品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将同所有的人都密切相关,高技术产品终将成为必需品,没有人可以置身其外。进一步说,推动创新和接受创新,就是人类能力的实现,也是人类发展的最终价值。

总之,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原创性创新活动将日趋活跃,中国原创技术时代的大幕正在开启。这是一个更加需要知识、智慧和想象力的时代。作为《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一书作者们的年长同事,我为他们所做的努力和取得成果感到欣喜,相信这将是一本广受读者喜爱的佳作,并期待作者们发挥研究专长和学术优势,继续深入观察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动向,不断推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包括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中国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贡献更多智慧。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未来产业研究组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未来产业研究组,是一支由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学者组成、以探求未来产业发展为志业的开放式团队。团队成员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屡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一书京东、亚马逊、当当已全面发售。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