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07月30日来源:《河南日报》2018-7-25作者:吕铁 闵宏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河南经济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变的明显特征。从总量上看,河南省生产总值持续扩张,但增长速度逐渐下降到中高速状态。“十二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2016年增长8.1%2017年增长7.8%。从结构上看,河南省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87.3%上升到2017年的90.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发展阶段看,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河南省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通过推进结构转型升级获得经济快速高效增长的动力,就成为推动河南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时、准确地识别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并为下一步河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河南要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并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第一张牌”。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把推进以产业结构优化为首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可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将成为促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中原更加出彩的重要驱动力量。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而且是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基础。传统产业并非落后产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对技术流程、品牌形象和商业模式进行优化再造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河南作为传统产业大省,不论从支撑经济增长,还是提升整体经济效率的角度看,都应该把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位置。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中原特色农业。河南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大省,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河南农业生产长期存在“大而不优”的问题。现阶段河南农业生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再是“量不足”而是“质不优”。因此,下一步河南应重点围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改良农产品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高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打造独具中原特色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品牌。

促进改造升级,提高工业产销效率。针对河南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重化工业比重大、技术落后、产销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对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改造升级要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研发与设计阶段,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更要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生产与制造阶段,不仅要对设备进行更新、工艺进行升级,也要重视推进生产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的柔性化改造;在营销与服务阶段,不仅要提升营销与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将新经济概念与传统营销与服务相融合,创造营销与服务新方式。

变革商业模式,创造新的服务价值。对河南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升级的重点方向:一是提升现有服务效率;二是向新的服务领域拓展。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将传统服务业与这些技术进行整合能极大提高服务效率。与此同时,平台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领域为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商业模式变革,能够更大程度地推动传统服务业向新的服务领域拓展。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从发展历程看,河南工业发展呈明显的阶段化特征。“十一五”时期,河南工业高速增长,但从“十二五”开始,河南工业增速显著下降,表现出强烈的动能缺失。分析河南省的工业结构不难发现,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占据工业总产出的大头,而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长期不足10%。工业发展动能的缺失虽然有传统工业部门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先进制造业发展不足。因此,推动河南工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势在必行。

强化规划引导和技术研发。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发挥既有优势与培育新型优势相结合,不仅要加快发展通信技术、超级电容、工业CT等河南已有基础的创新项目,还要积极培育发展以电子核心元件、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要针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尽快掌握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强化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高新技术研发需要极大的试错成本,因此,政府不仅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也需要在研发投入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研发企业以适当倾斜。要以示范应用工程为依托,启动新产品应用初期市场,形成“新产品—示范应用—反馈信息—修正—改进新产品”的良好机制。

强化品牌、标准和引领性平台建设。以品牌、标准和引领性平台为突破口,强化高端要素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打造“河南创造”品牌,在赋予老品牌时代感和科技感的同时,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品牌。促进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培育一批自主技术标准,超前布局若干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平台。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与工业相比,河南服务业表现出明显的“底子薄,成长快”的特征。截至2017年,河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2.7%,不仅低于第二产业的占比,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动过程看,河南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事实上,“十二五”以来,河南第三产业的增速就一直高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基础过于薄弱。在看到河南第三产业迅速增长的同时,不应忽略其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快速发展的行业多以批发零售业、物流业、金融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以研发服务、信息服务、文创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却发展不足;二是附加价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直到2015年,河南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刚过30%。因此,优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完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应成为推进河南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优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大力发展河南缺乏但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与设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商务咨询服务等;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改造升级,在这方面,河南已在部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应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等更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河南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逐步完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河南是人口大省,这既给生活性服务业带来巨大需求,同样也带来巨大挑战。过去河南传统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任务,如今河南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又对生活性服务业提出新的要求。未来河南应逐步完善以现代旅游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服务于河南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强化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工业分工的深化直接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而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提供解决方案,又反过来推动工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因此,工业与服务业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我们在对河南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时发现,“十二五”以来,河南工业与服务业的增长一定程度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说明河南的工业与服务业还没有进入互动发展的良好状态。因此,强化河南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十分必要。

强化技术创新,奠定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基础。工业技术创新为服务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服务业技术创新为工业提供新的智力支撑。河南工业中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中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这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引领作用的重要产业长期发展不足,导致河南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薄弱。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企业要加强研发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政府也要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河南的先进制造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技术创新向高端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消除行业垄断,改善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环境。行业垄断对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负面影响体现在:垄断性服务业如电力、通信、金融等由于缺乏竞争,生产成本较高,高昂的生产成本削弱了其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传统垄断性工业如河南的一些重化工业部门,由于受到行政保护,技术创新动力不强,工业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的动能不足。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竞争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前提。河南要立足省情,对一些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逐步放松管制,为产业间的交流与融合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产业互联,搭建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平台。一是升级工业价值链,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在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会由生产环节转向研发或营销环节,由“制造”转向“服务”。二是搭建产业互联平台,推动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底层技术,聚焦工业与服务业的共性需求,搭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互联平台,有效推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市场或政府均难达到满意效果。河南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规范”的原则。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辅以产业政策保障体系,“两手同抓”共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打好“第一张牌”!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