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阶段,注重提升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自信”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哲学社会科学界应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尤其在推动本领域学科知识的普及化方面,社科期刊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其加强引导和提供支持。
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关乎“四个自信”
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包含自然科学素质和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当前,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公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我国民众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科技创新的自信,为造就高水平人才打下广泛的人力资源基础。二是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坚持“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而我们说的文化自信则来源于全体公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指向的科学文化方向的深入了解。这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重自然科学素质、轻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现象,或者认为公民科学素质只包括自然科学素质,不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错误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日益复杂,只有加快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才能提升民众对于各种错误思潮和复杂事件的判断能力,从而有利于加强团结,确保国家安全。
社科期刊具备先天优势
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广泛性的、通识性的素质,既包括科学也包括文化和价值观等。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界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广泛性,决定了单一的科普专业或者少数的科普专家无法整体推动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而是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都积极主动地普及相关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平台、专业水平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效果。而社科期刊具备众多有利条件,应该而且能够在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社科期刊有传播平台的优势。社科期刊本身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平台,而且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很多期刊都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等新兴移动传播平台,使得学术传播更直面大众,传播形式也更加丰富,为普及专业知识提供了平台基础。其次,社科期刊与学术界联系紧密,能够精准化地确定适合进行专业知识普及化的专家学者。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在内容上要有思想深度和正确的价值引导,形式上又要接地气、易被大众接受,这对专家学者从专业知识到写作表达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期刊编辑部通常比较了解不同学者的学术水平及其写作风格,因此更有可能有针对性地确定适合进行科普的专家。此外,基于与专家学者的紧密联系,社科期刊也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专业知识普及。最后,社科期刊的编辑人员大多数是同时具备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知识、传播知识和相关能力的专业人员,能够在普及社科知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用多种方式给予引导和支持
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明确提出要求、给予经费支持、设置相关奖励等方式,来引导和支持社科期刊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首先,应明确提出社科期刊有推动本领域学科知识普及化的义务,并将这项义务纳入有关部门对期刊工作的检查范围。同时,鼓励社科期刊采取多样化方式来普及本领域学科知识。例如,可采用增刊或专栏等方式推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化文章,也可在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等新兴移动传播平台推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化文章,还可通过举办相关的公益活动来推动本领域学科知识普及化。其次,对社科期刊的科普活动给予经费支持。设置相关的社科普及基金项目,对社科期刊的科普活动进行择优资助。最后,设置全国性奖项“科学文化普及奖”,对在推动科学文化普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表现突出的科研单位、出版物以及从事科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