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新时期制造业5大重点任务

2022年11月18日来源:《国企管理》2022年19期作者:周维富

在开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时期,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先进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重构,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我国乃至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格局。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且不断变化着的国内外新的发展环境,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任重而道远。

打破技术装备“卡脖子”遏制

打破技术装备“卡脖子”遏制,是我国实现产业基础现代化、产业链高级化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步丧失,低成本传统优势明显减弱,依靠劳动力低成本、资源过度开发和牺牲环境赢得竞争优势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技术引进的可行空间也越来越小。

产业和经济发展急需在创新驱动引领下,突破一批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关键成套装备等技术装备“卡脖子”瓶颈,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重塑并加快形成产业与经济发展新优势,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从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的角度看,当前打破技术装备“卡脖子”遏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方能夯实制造强国的关键基础,突破短板瓶颈制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为后发国家实现产业升级和赶超跨越提供了“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为了抓住这一机遇,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抢先进行战略布局,以此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涌现,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为继续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先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还应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等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工程等产业化发展,加大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研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功能稀土材料、纳米材料、高端碳纤维材料等前沿材料,加快推进重大装备和系统技术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程,加快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节能和环境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加快航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等航空航天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双高”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约发展,构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效益良好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培育更多更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产品和产业支撑。

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推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高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资源与要素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其中,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22个制造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的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9个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从产业链和价值链角度看,我国仍处于全球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一方面,标准、品牌、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长期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我国参与全球分工的附加值水平低,导致我国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分薄弱。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发挥我国产业配套能力强、熟练产业工人多、科技研发设计能力逐渐增强和国内市场容量大的新优势,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数量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水平。

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需要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导下,顺应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制造业的行业特点,采取“一业一策”。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制造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没有出路,需开辟一条行业低碳化、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绿色转型升级新路径。

为此,我国制造业亟需树立生态文明的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其中,重点研发与推广应用节省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节能降耗的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等;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重点加快建材、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制造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快推广绿色基础制造工艺,重点加快推广高效节能热处理工艺、高效焊接工艺、清洁涂镀技术近净成形技术、数字化无模锻造技术;积极发展再制造,重点围绕传统机电产品、高端装备、在役装备等领域,推进实施高端、智能和在役再制造。

通过上述措施,全面提高我国制造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发展的水平,降低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碳排放强度,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使我国制造业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进而带动我国经济社会的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建设,为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提高国家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基石。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破坏了世界既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体系,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造成巨大冲击,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加速转移、供给中断、环节割裂、链路失控等多重安全风险。因此,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我国产业安全保障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国重点产业领域的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世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效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原创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能力,提高我国在世界先进制造和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周维富.新时期制造业5大重点任务[J].国企管理,2022,(19):24-25.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