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11月1日,中国银行研究院举办了“中国产业链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课题”研讨会,围绕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支持产业链转型升级进行讨论。张航燕认为,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恢复的基础仍然不稳固,仍存在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面对以上问题,需要从细化落实各项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完善工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求“稳”的同时,适时适度地以求“进”解决中国工业的结构性问题,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银行业;产业链转型;供应链;绿色金融 |
加快完善银行业服务高质量发展体制助力产业链转型“稳”中求“进”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展望与政策建议
张航燕
(一)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第一,工业生产呈现“V”字形态势,工业经济持续恢复。202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走出“V”字形态势。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在4月份下滑至-2.9%后5月份转负为正,增长0.7%,6月份加快回升至3.9%,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进一步上升至6.3%,工业生产明显企稳回升。
第二,新产业激发新动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从生产端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5%、6.3%,同比增速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高出4.6、2.4个百分点。从投资来看,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4%,增速比1—8月加快0.4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13.3个百分点。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与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分别达到75.1%和55.7%。工业互联网应用广度不断拓展,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已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等31个工业重点门类广泛部署。
第三,制造业投资高位增长,成为稳投资的重要动力。2022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成为拉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企稳复苏的重要动力。1—9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2个百分点。
从中央到地方也在从政策、资金等多个方面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政策积极助力稳投资,推动政策适当靠前发力,特别是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实施等从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多措并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缓解融资压力。包括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信贷支持,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方式,并鼓励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2022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出6.4个百分点。
第四,增收不增利,利润结构性分化。2022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整体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特点,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441.8亿元,同比下降2.3%。
当前企业获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增加。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85元,同比增加1.06元。而成本的增加很大原因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指数出现两位数增长。
工业利润呈现结构性分化。分类别来看,1—9月份,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6.0%和4.9%;制造业实现利润下降13.2%。从企业类型来看,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9.3%和8.1%。
(二)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问题凸现。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散发多发以及极端高温天气,对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造成较大冲击。
第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加。2022年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均较2021年出现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8.9%和47.4%。9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2,比上月略降0.1点,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小型企业PMI自2021年5月以来持续处于荣枯线下。
第三,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仍未得到有效提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企业家经营景气指数为48.1%,较第二季度减少0.6个百分点。10月份制造业PMI分项指标新订单指数为48.1%,较9月减少1.7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下;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6%。202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也是疫情以来的最低值。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布局的变化,以及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加剧了订单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对企业调查显示,85%的企业表示客户订单向外迁移很明显。
(三)2023年工业运行形势展望
第一,世界经济或将陷入衰退。多家国际机构连续示警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例如,2021年10月以来IMF已经4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2022年10月的最新报告中,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7%,比7月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这是“自2001年以来最疲软的增长状况”。WTO亦将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从3.3%下调至2.3%,并指出若各国央行加息力度过大,会出现更大幅度的放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发布的《贸易与发展报告2022》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5%,并于2023年放缓至2.2%。报告显示,如果一些发达经济体不迅速调整其主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全球将陷入经济衰退和长期的经济停滞,可能引发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严重的经济衰退。2022年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0.3%,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并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继续刷新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
第二,2023年,中国经济有隐忧亦有强大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一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73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二是完备的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三是企业发展有活力。截至2022年9月,工信部培育了四批共计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四是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2021年,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2.44%,已接近OECD国家平均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短期来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将持续对我国经济产生干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多部门已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和接续政策,通过政策发力形成组合效应,将有助于熨平经济波动,助力夯实经济恢复基础。
(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细化落实各项政策,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首先,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一是稳定有效投资;二是全力推动消费提升;三是鼓励企业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次,细化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一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二是精准帮扶企业纾困;三是提升制造业的效益水平和盈利能力。最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加快推进产融合作;二是推动供应链金融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第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在求“稳”的同时,仍需要适时适度的以求“进”解决中国工业的结构性问题,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依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集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有序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第三,完善工业发展环境,助力工业经济速度与质量并进。一是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二是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三是加快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级政府官员“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发展积极性;四是整合共享政务信息系统,加快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扩大数据共享范围,提升审批服务效率,营造更加便利的政务环境。
王刚,张航燕.加快完善银行业服务高质量发展体制 助力产业链转型“稳”中求“进”[J].国际金融,2023,(0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