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高中华访谈: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23年03月22日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3年01期作者:高中华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的战略谋划,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工作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才强国战略思想,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刊发专家学者访谈,深入解读学习其中深意。

主持人:二十大报告专立一章论述人才问题,同时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也首次加入了“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的表述和要求。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做出这样的决策,有什么深意

高中华:这个时间节点很有战略意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期和新阶段。从世界大范围来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一轮蓬勃发展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重塑大国之间的竞争格局。其中,赢得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在二十大报告中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充分把握人才成长成才成功的生命周期规律,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项战略以系统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布局,并将“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写入党章。

主持人:2002年始,党中央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不断深化。应当如何看待这一发展历程,人才工作未来还将有怎样的发展?

高中华:人才强国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近年来已经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可以看到,人才强国战略之前动词表述经历了从“大力实施”到“更好实施”,再到“深入实施”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人才强国战略所具有的支撑性、时代性和发展性这三个重要属性。

首先,人才强国战略属于支撑性战略,这意味着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服务于不同阶段的国家总体方向性战略,同时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全局性战略。其次,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时代性。从前两次全国人才工作会强调的人才强国战略到中央人才工作会提出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演化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性这一属性。最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发展性,不同阶段人才强国战略虽然在战略议题、关键任务、规划布局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从战略管理理论本身规律来看,不同阶段的人才战略目标前后应该具有承接性。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不仅明确提出要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而且同时还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为接下来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总方向和总思路。同时也为下一阶段人才强国战略的演化奠定了基础,如当我国在诸多领域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这一战略目标达成之后,如何打造全面人才竞争优势将成为新的战略方向。

主持人: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何要着重强调自主培养,这对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工作将有怎样的导向性作用?

高中华:人才是第一资源,同时也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的重要战略要素。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加之近年来中美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愈演愈烈,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对华实施了一系列打压措施,从挑起贸易摩擦,到施压产业政策与制裁高科技企业,再到限制中美人才交流学习,不可否认已经并将在未来较长时间持续对我国人才国际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加快构建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将为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我国发展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保障。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一直以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为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自主培养指明了方向。一是应适应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应与产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其他战略人才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共同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做出贡献。三是应着力开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提供智力和能力支持。

主持人: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具体到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应当如何贯彻二十大精神,发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作用,加快培养技能人才、培育大国工匠?

高中华:特别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大国工匠乃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肯定不是职业教育单独就能解决的问题。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意味着当前在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培育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就是推翻不同教育系列之间的藩篱,畅通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流动通道。

当前模式是一旦选择职业教育就意味着基本无缘接受高等教育或者需要跨过特别高的门槛才能转向高等教育,这种模式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一种认知偏见,那就是在中考、高考中失利的学生才迫不得已进入职业教育院校。这种刻板印象为社会带来诸多升学压力的同时,也不利于职业教育以及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的提升。

破除这一窘境的关键在于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一条路走到底”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不同系列教育融通发展的新模式,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环节,要进一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