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以强化创新驱动筑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石

2023年07月04日来源:《中国经营报》2023年7月3日(04版)作者:孔维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围绕这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命题,工经所青年经济学者赓续传统,踔厉奋发,依托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产业洞察,围绕影响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经济学问题,以理论结合实际的视角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经营报》开设“工经青年学者论坛”专栏,以署名文章的方式刊发工经所青年学者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心得和成果,力图通过青年学者的视角,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以飨读者。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局势、中美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驱动下,各国愈发关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并出台一系列战略、政策以增强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加剧的重要原因在于本国产业关键技术与核心能力不足,对此,应强化创新驱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自主可控。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的问题

第一,西方国家的打压加剧了我国产业链安全风险。美西方国家企图构建排除中国的所谓平行供应链体系、打造所谓的友好国家供应链网络,并通过严控产业链关键技术、提高贸易壁垒、收紧中国企业投资审查等手段,围绕5G、人工智能等高技术领域对我国产业链展开技术封锁,遏制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发展,挤压我国优势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加大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

第二,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导致我国产业链对外依赖严重。我国产业链高端环节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产业链被锁定在低端环节,一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入严重依赖进口。工信部对中国30多家大型企业关键技术材料调研结果表明,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的关键材料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设计软件EDA有接近九成的市场份额由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Design System)、明导国际(Mentor Graphics)三家公司垄断。尤其是当市场规模小、技术水平较高且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市场时,过高的进入壁垒会降低企业自主研发的意愿。

第三,产业链转移导致产业链完整性被破坏。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我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随着我国要素禀赋、成本结构的改变,部分产业流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造成我国在产业链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生产能力受到削弱。同时,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战略也推动部分高科技跨国公司迁回母国,影响我国在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和生产能力。

第四,新科技革命下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加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世界主要国家为了取得科技和产业领先地位,对技术路线主导权的争夺加剧。一方面,发达国家可能利用技术优势,对主要竞争对手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所用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资源进行限制,比如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断供,造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新兴技术有多条可能的技术路线可以选择,发达国家可能将主要竞争对手排除在自己支持的技术路线之外,技术路线被孤立会加大新兴产业发展的难度,由于缺少技术、产业配套和市场支持,技术产业化的速度被严重延缓。比如,为了绕开我国华为、中兴主导的5G接入网技术下的软硬件一体化技术路线,美国试图通过倡导的开放的无线接入网技术重塑全球通信产业模式,这对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安全带来了很大风险。

以强化创新驱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战略路径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关键技术的差距与核心能力的不足,因此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水平需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提升产业技术能力。

第一,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筑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微观基础。围绕我国重点领域产业链,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产品领军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利用龙头企业的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与领军企业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主体间创新资源共享汇聚,提高协同创新效率,支撑科技企业围绕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二是由产业链关键环节主导企业或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融通组织建设,设立包含基础研究、知识生产、技术创新、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跨学科的创新组织,鼓励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关键环节共性技术突破。三是建立应用转化的政策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基础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的评价体系,推动创新主体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落地。针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强化前沿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融合研究,加快基础共性技术攻关,将应用研发的重点嵌入位置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转向高端环节,尤其是易受制于人的核心产品与关键技术环节。

第二,构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优势领域产业链实现“换道超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会窗口,应以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为导向,推动产业链战略调整。关键核心技术要想实现赶超,首先要区分新兴技术和成熟技术。对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要通过提供法律保护、倡导公平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性产业政策,鼓励市场主体的探索,加快新兴技术的突破和产业转化,助力在新赛道新领域实现关键技术领跑。对于通用性较强、技术供给来源少的成熟技术,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设立重大科技转型、政府性引导基金支持、首台套风险补偿等举措进行资源倾斜性配置,加快实现技术突破。对于通用性强、技术供给来源多的成熟技术,要发挥市场作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牵引,调动高校、院所与企业等各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在新的赛道上完成关键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成为领域内的全球领跑者。二是系统布局国际标准竞争新赛道,强化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作用,提高国内技术标准的开放程度与国际影响力,为新赛道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标准支撑。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机制和服务体系,完善企业专利申报、知识产权归属等制度,形成鼓励创新的创新环境与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加大创新资源供给,为产业链安全提供资金人才支撑。要想从根本上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还需要强化国家层面战略牵引,加大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供给,加快聚集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资源供给生态。为此,一是由政府设立引导基金,支持重点产业链安全建设,发挥政府创新政策协调者和创新资源供给者的角色,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财税支持力度,畅通创新主体多渠道多平台融资。针对装备制造、信息通讯技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优势领域产业链,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领军型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推进创新需求落地。二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与院所高效协同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谋划高端顶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育机制。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档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战略新兴产业链,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关键技术学科建设,形成梯次完备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以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联合攻关。

孔维娜新利体育在线登陆 博士后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