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理论与实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系列笔谈 |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仅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以构建新的发展引擎,亦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相较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占据主体地位,有些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刚需,有些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传统产业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将继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可以通过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先进制造业,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制造业仍有巨大升级空间,能发展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不同收入群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传统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供给端来看,传统制造业在高品质产品设计、工艺水平和品牌运营环节上与国际领先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无法满足国内中高端市场个性化、细分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要求;传统制造业在精益制造、极端制造、产品质量稳定性及可靠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尚不能满足国内生产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等的需求。传统制造业可以通过提升设计能力、精益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控制与劳动者技能,通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以及技术创新,逐渐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进而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业并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中低技术产业在技术方面可以有惊人的创新性,它们对整个经济体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是不应被忽视的”“研发密集型产业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被过度高估了,而中低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仍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奥利弗·素姆、伊娃·科娜尔:《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塑造持续竞争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版),德国的传统制造业持续采用先进技术完善工艺、提升质量、改进产品以及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业并孕育了大量“隐形冠军”,成为德国国家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但产业链完整的优势依然存在,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巩固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互为支撑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之间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能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提供多维应用场景,还能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传统产业在制造加工设备、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提供重要保障,这对传统产业的精密制造能力和精益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需求创造角度来看,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兴产业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创新提供了本土化应用场景,有助于提升关键原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从供给保障角度来看,我国传统产业在零部件加工精度、制造装配工艺水平、关键材料的质量等方面的瓶颈突破和稳定保障,能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制造和加工能力的有力支撑。
(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脱钩”的风险,提升传统产业链,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保持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的迈进过程中,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传统制造业企业,是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乃至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加快建设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务实推动企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与效率的提升
鼓励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研发机构根据我国的产业发展实际进行适应性制度创新,着力于传统制造业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组织具备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现代工艺知识的专家队伍,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现场管理、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并逐步帮助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运作模式,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掌握成熟的先进适用生产工艺、自动化技术或柔性生产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帮助企业更为务实有效地提升技术能力、效率与竞争能力。
(二)促进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鼓励与支持公共研发机构组建由制造技术、数字技术多学科人才共同组成的研究队伍,并建立有效的多学科人才协调攻关机制,着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过程中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时,应鼓励针对传统制造业及其企业的具体运用场景与实际能力,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更多采用成熟的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和推广先进、经济的适用性技术。加快制造业设计端的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数字虚拟工程(设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与加强企业之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协同与合作。助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管理变革,积极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组织专家队伍帮助制造业中小企业逐步解决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现实管理问题。
(三)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首先,要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与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的投入,加大对于企业相关领域投资进行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的力度,支持产学研在绿色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其次,要积极推动绿色生产技术扩散与应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构建覆盖全社会、覆盖生产消费全流程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持资源回收与再利用产业的发展。最后,要加大政府采购对绿色产品与服务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绿色产品和服务开拓市场。
(四)加强传统制造业产业人才的培养
全面提升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化工程师与高技能工人的培训,鼓励和支持一流大学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工程师。加强既熟悉数字技术又熟悉制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职业培训,在基础与职业教育中全面加强数字技术及相关知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工业制造相关学科与信息、数字技术学科的交叉和联合培养。